三江潮涌连江海 苏青携手十年兴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11-25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青海,地处三江之源,江河由此奔涌东去;江苏,面朝东南沿海,江海在此交汇相拥。因为东西部协作机制的纽带牵引,这两个相隔千里、分处长江首尾的地区,跨越山海紧紧相连,演绎出“一江牵两地,协作共发展”的动人篇章。

自2016年苏青两省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帮扶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江苏累计投入协作资金54亿元,实施项目1711个。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协作,在江源大地上写下了绚丽的帮扶篇章。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持续加大对青海的倾斜支持力度,江苏省在继续帮扶青海西宁、海东2市9县(区)的基础上,将帮扶范围扩大到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区县。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李明介绍,两省始终坚持“青海所需、江苏所能”协作理念,聚焦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重点领域,完善工作举措,创新机制,深入推进苏青协作。

从湟水谷地温室大棚里绽放的蝴蝶兰,到青南牧区膘肥体壮的牦牛藏羊;从指尖流转的青绣纹样,到农文旅融合的生态画卷……江苏的资金、技术、人才与青海的冷凉气候、特色资源精准对接,让“无中生有”的新产业扎根结果,让“有中提质”的老产业焕发新机,更让万千农牧民在产业振兴的浪潮中,握住了稳稳的幸福。

产业帮扶:“无中生有”破局,“有中提质”强基

浇水、施肥、定型、组盆……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的蝴蝶兰高标准繁育基地,负责人尚盛翔正在和工人们精心“照顾”这些蝴蝶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方式带动务工就业40余人次,增加劳务收入30余万元。”尚盛翔高兴地分享着这份喜悦。

该基地作为全省首个蝴蝶兰高标准繁育基地,2024年8月正式建成并进苗投产。这一基地的落成不仅填补了省内没有蝴蝶兰高标准繁育基地的空白,也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这份双赢“收获”背后,正是无锡市锡山区做出的新努力。

前不久,海东市乐都区和无锡市惠山区正式签订阳山水蜜桃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阳山水蜜桃产业园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标杆项目,打造阳山水蜜桃“姊妹篇”,计划于2026年6月完工。该项目是继“胜道薯条”加工厂等项目之后,乐都与惠山深化协作、共谋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蓝莓缀枝、蝴蝶兰扎根、水蜜桃飘香……从东部沿海到青海高原,跨越2500公里山海之距,曾经的“山高路远”已成过往。一系列协作项目的落地生根,既为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路,更让传统产业突破局限、多点开花。

藏羊产业是青海的主导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扬州市宝应县的对口帮扶下,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藏羊成功对接“大市场”,牧民们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我们的牛羊肉都会统一卖给当地合作社,前几天合作社刚收购了一批精品藏羊,直接销往江苏市场。而且通过延长产业链,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玛多县玛拉驿村牧民尕桑多杰,真切感受到了东西部协作帮扶带来的“红利”。

2021年以来,苏青两省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累计投入协作资金4.1亿元,助力青海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成100余个牦牛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与生态牧场。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整合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四大举措,构建“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扶持150个专业合作社及家庭牧场,带动1.5万牧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助力15个重点县建成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

此外,江苏省围绕青海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突出清洁能源、绿色算力、特色农牧等重点领域,以点及面,合力打造,围绕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高原冷凉蔬菜、牦牛藏羊等产业打造五大集群。同时,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施102个“产加销”项目,投资金、引技术、补链条,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三产融合:盘活山水资源 乡村致富路更宽

在西宁市湟中区群加国家森林公园黑峡景区内,一座融合高原特色与康养服务的文旅项目——“云上群加”金陵山水项目从今年5月底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成为高原康养文旅体验新地标。2016年,南京市栖霞区与西宁市湟中区结成帮扶对子,从此开启了东西部协作之旅。“云上群加”露营基地项目便是两地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深挖河湟文化的人文历史内涵,大通县借力东西部协作东风,与南京雨花台区携手打造的首座高原不夜城“青海湖之夜”,以乡村旅游“夜经济”点亮高原“夜生活”。作为西北文化旅游夜经济的现象级爆款,街区不仅成为青海及周边区域的夜间休闲新地标,持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更积极践行联农带农机制,为当地村民创造大量“家门口的岗位”,直接带动百余人就业,让文化旅游红利真正惠及群众。

民和县依托东西部协作机遇,对核桃庄乡排子山花海景区进行转型发展。通过“花海+”多业态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运营机制等举措,显著提升景区吸引力,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为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

高端民宿树蛙部落、大西北环线自驾游首发基地、丹噶尔古城茶马驿站、云上群加露营基地……近年来,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在青海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项目深度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不仅成为农、文、体、旅、商“五业”融合的典范,更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群众汇聚发展资源,开辟出一条增产增收的致富新路,让生态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通过创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打造数字旅游样板,全省带动48个村、1.2万农牧民吃上“文旅饭”。同时,全面摸排全省乡村农文旅资源,设计3条乡村农文旅路线,梳理22个特色旅游乡村。

此外,协调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在相关栏目开设青海专题节目,开展“大美青海·生态之旅”等送客引流系列活动,吸引100余万江苏游客来青深度旅游。各地结合文体节会活动,以协作资金资源为牵引,举办形式多样的引流活动,变“流量”为“留量”。

双向赋能:就业稳岗暖民心 消费助农促增收

今年,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持续深化,主营青海拉面的南京麦香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迎来发展新机遇——成功走进南京高校。“以前我们只运营线下门店,现在每周都会进驻南京高校校园,每到饭点,拉面摊位前总会排起长队。这不仅让生意越做越火,更让咱青海拉面的招牌在江南大地越打越响!”拉面店负责人王平谈及发展变化,脸上满是笑意。

“青海拉面是青海省的富民产业、特色品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充分发挥苏青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共同推动青海拉面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四进’行动,通过技能培训、示范店铺打造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拓展农牧民就业创业渠道。”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促进处处长马金源介绍。

截至目前,青海人在江苏开办的拉面店(窗口)2700余家,从业人员1.17万人,年产值16.7亿元,其中通过“四进”行动开办的116家,带动5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年营收超3000万元。

近年来,苏青两省健全完善两省就业对接机制,在江苏常州设立苏青劳务协作服务站,联合江苏人社部门,组织青海25家人力资源机构在南京举办交流洽谈活动,签订劳务合作协议4项。近十年来,已向江苏输送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3000余人次。

稳就业暖民心,促消费兴产业。前不久,兴海县特色农畜文创产品推介会在徐州市三胞国际广场正式启幕,设立17个产品展位,集中展示牦牛肉、牦牛奶、青稞点心、银饰、藏绣等58种高原特色农畜文创产品,当天销售特色农畜文创产品8000余件。

如今,青海特色产业组团“闯”江苏,对接大市场的推介活动,早已不是新鲜事:从高原牛羊肉到青稞制品,从冷水鱼鲜到非遗手作,一场场精准对接的推介会,让青海好物在江南大地常态化“圈粉”,成为苏青协作的生动注脚。

仅2025年以来,江苏梳理筛选63家购销主体,青海梳理筛选120家生产经营主体和580款优质农特产品清单,向产销双方分别提供供需清单信息,开展自主对接活动,形成订单132单、6700余万元。

同时,创新开展“体育+消费”模式,借助青超联赛,支持开展促消费活动,发放购物券5000张,带动销售农畜产品800余万元。协调鲜丰汇、江苏工会APP、悦购钟山、西部优选等江苏电商平台,开通青海农产品消费帮扶专栏,帮助打造网红产品,着力提升线上销售量。近十年来,江苏帮助销售青海农畜产品21.4亿元,有效助力农牧民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海玲

英媒:美国的制度性选择让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2025-11-25

错误言论暗藏三大意图,高市早苗打的什么“算盘”?| 国际识局

2025-11-25

探寻新时代发展足迹|“硬核”港口,何以链接全球?

2025-11-25

遇见不一样的雪域高原

2025-11-25

(走进中国乡村)天山脚下“冷资源”激活乡村“热经济”

2025-11-25

就日方将在与中国台湾邻近的西南诸岛部署进攻性武器,中方回应三个“绝不允许”!

2025-11-25

“冷”资源“热力四射”激活经济“热引擎” 百姓“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2025-11-25

“爆款”“上头”!多维度观察 外贸凭借“硬核支撑”铺开全球贸易“网络”

2025-11-25

健康解读·“疫苗+卫生习惯”双防线 流感科学防护指南来了 | 梳理↓

2025-11-25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竞逐未来赛道 解锁量子科技“超能力”点亮生活新图景

2025-11-25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2025-11-25

以良品之心 传巴渝之韵——“梁平良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渝发布

2025-11-25

新疆南疆首个中型医疗无人机投入使用

2025-11-25

浙江湖州:深化城乡一体融合,加快绿色共富发展

2025-11-25

三江潮涌连江海 苏青携手十年兴

2025-11-25

云南红河:高原特色农业成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强劲引擎

2025-11-25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11-25

新华时评·一线评论丨求真的象牙塔容不下“学术南郭”

2025-11-25

新华鲜报·规划建议新看点丨为人的全面发展!投资于人再加力

2025-11-25

多颗卫星刷新宇宙认知!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发布新成果

2025-11-25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计划于11月25日发射

2025-11-25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明强一审被判十年三个月

2025-11-25

深圳口岸2025年以来通关人次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

2025-11-25

深江铁路致13死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25-11-25

赖清德当局迎合高市早苗涉台谬论遭台湾各界持续挞伐

2025-11-25

中央空管办加强规范低空管理系统建设

2025-11-25

欧盟理事会批准欧盟2026年年度预算

2025-11-24

日本东京发生车辆冲撞行人事件致11人死伤

2025-11-24

原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珍稀植物“寄生花”连续三年如期绽放

2025-11-24

新品“挑花眼”、首展首秀亮点频出 多样首发活动释放消费新潜力

2025-11-24

科技赋能传统 “文化+”活态传承“潮”出消费新活力

2025-11-24

量子计算领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催生数以百计应用场景落地

2025-11-24

文化中国行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华夏儿女向着星辰大海逐光而行

2025-11-24

“全”释硬科技书写“中国答案” 空间科学领域成果多点突破、整体迸发

2025-11-24

10月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长超40%

2025-11-24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