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构建立体生态种植体系,利用科技助力绿色加工,文旅融合带动转型升级……近年来,云南普洱市推动传统咖啡种植模式向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模式转变,普洱咖啡品质提升、产值增长。
鼻尖香气怡人,眼前青山如黛。在云南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桥安咖啡庄园,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这儿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赋予了普洱咖啡独特的风味。”庄园负责人金涛说,“很多人都知道普洱茶,如今咖啡让这份普洱味道更加‘香浓’。”
近年来,普洱市进一步放大生态优势,推广良种良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咖啡品牌。数据显示,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达46.15%,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年间增长了3倍多。
立体生态种植,建设标准化基地,咖啡园增产提质
记者走进一片林下咖啡种植基地,浓密的树荫增添了丝丝清凉。“日头太大,咱们要戴帽子,咖啡树也要‘防晒’。”金涛说。
“强烈的阳光直射会导致小粒种咖啡树的树叶枯萎。”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陈治华介绍,咖啡林中,高于咖啡树的乔木被称作荫蔽树,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和极端天气对咖啡树的伤害。
“荫蔽树就像给咖啡树撑起的一把‘伞’,既遮阴挡雨,又构建起保护‘屏障’。”陈治华说,比如天牛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它们喜光照,“咖啡林有一定荫蔽度,天牛就少多了。”
2023年,金涛在林下种了十来亩瑰夏咖啡苗,每亩205棵。而在过去,每亩可种植咖啡苗约330棵。
“种了荫蔽树,虽然咖啡苗的数量少了,但是总体收益提高了。”金涛说,去年种下的瑰夏树苗只有一两棵有生虫,整体品质有保证。如今,金涛的庄园已经构建起“荫蔽树—咖啡树—草本植物”的立体生态种植体系。
过去一段时间,普洱市的咖啡树品种老化、种植过密、管护不科学,整体产值不高。2022年,孟连县推进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标准化基地建设等工作,金涛迅速着手,改造了自家800亩咖啡园。
一开始,听说改造过程中不但要翻挖,就连施肥方式也要改,许多咖农不大理解:“种了这么多年咖啡,还能种错?”
“翻挖是为了改善土壤状态,截杆可以让主杆再次复壮,测土配方施肥则可以按需‘投喂’咖啡树,提升咖啡生豆品质。”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雄介绍。
金涛说,改造第二年,自家咖啡林每亩增产300公斤,生豆多卖了上百万元。
“普洱市正推动传统咖啡种植模式向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模式转变,普洱咖啡正朝‘精品化’发力。”张雄介绍。
绿色技术升级,助力节能降耗,提升咖啡生豆精品率
在桥安咖啡庄园的餐桌上,常见一道“素炒圆白菜”。圆白菜就种在咖啡加工厂旁,种菜的水则来自清洗咖啡果实的尾水。
一颗咖啡鲜果,需要经过色选分类、脱皮脱胶、水洗、晾晒等初加工工序,才能得到咖啡生豆。“过去采用水洗法,处理1吨鲜果需要用5吨至6吨水,尾水的水质偏酸性。”金涛说,自家咖啡种植基地6000余亩,每年咖啡鲜果采摘量近6000吨,不仅耗水多,污水处理成本也居高不下。
绿色加工,离不开科技助力。2022年,金涛下定决心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引入微水脱胶等绿色技术。“以前靠泡水发酵脱皮脱胶,现在靠机器控制发酵、自动脱胶,1吨鲜果只需50公斤水用于清洗。”
同时,陈治华带领团队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将尾水平衡酸碱度后,用来浇灌菜地、咖啡林。
2022年起,普洱市实施“咖啡生豆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绿色初加工技术和设备更新成为推广重点。张雄说:“3年来,我们新建改造了102个鲜果集中加工厂,覆盖近50万亩咖啡种植园。”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金涛购入干燥机、脱壳机等设备,建成初加工标准化生产线。“咖啡豆卖得好,咖农也受益。”金涛说,2024年产季,咖啡基地391户咖农每户平均收入约15万元。
据统计,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已从2021年的约10%提升至现在的46.15%,目前咖啡精深加工产能超3万吨,2024年产季普洱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达85.08亿元。
延伸产业链条,进行文旅融合,打造区域咖啡品牌
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村附近的一处山谷内,草木蓊郁如绿毯,小凹子咖啡庄园掩映在凤凰树间。
磨粉、注水、闷蒸……小凹子咖啡庄园负责人廖世豪正在制作手冲咖啡。冲好后轻啜一口,唇齿间透着清新的气息。
最初,与普洱市大多数咖啡庄园一样,小凹子咖啡庄园生产的咖啡豆大部分用于原料供应。然而,一段时间咖啡豆的价格波动让他开始思考转型。“咱们这儿生态环境好,发展旅游有基础。现在人们对咖啡的兴趣也不止于品尝,我们可以试试文旅融合的路子。”廖世豪说。
2018年起,小凹子咖啡庄园开始尝试“咖啡+文旅”,游客可以在此来一场“咖啡庄园游”,体验咖啡知识科普、烘焙、冲泡、休闲观光等。2025年初,小凹子咖啡庄园新建的民宿和咖啡体验中心面向游客开放,不久后的春节期间,庄园一天接待游客最多时有1000余名,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近2万人。
远在孟连县的金涛,也在桥安咖啡庄园内建起民宿,咖啡产季前后房间常常被订完。目前,普洱市已建成20个精品咖啡庄园,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持续打造区域咖啡品牌。
作者: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