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我国将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5G工厂百千万行动目标全面完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启动新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城市试点遴选工作,加强6G与工业融合的前瞻研究。目前,我国已建成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产品追溯、供应链协同等场景提供服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00多家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亿台。“5G+工业互联网”步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已超2万个,“5G+工业互联网”正式步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福建泉州的这家“黑灯工厂”是全球同类型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在陶瓷底座车间,“5G+机器视觉系统”替代了传统人眼检测,施釉机器人协同作业,30秒就完成坯体的均匀喷釉。质检环节也通过5G设备联网与AI自动采集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检测。


某企业工程师杨志阳表示,依托5G网络技术应用,现场实时检测数据都上传到系统里,数字化质检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在浙江诸暨这家环保装备生产车间,工人只需通过控制设备发出指令,就能轻松完成从原料下料、精密加工到成品运送、包装的全流程作业。


某企业负责人于立元表示,将智能感知监测、数据分析决策、物联网协同控制等新技术与“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让产品更智慧,降低环保处理环节能耗物耗,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


在云南怒江州泸水市的这个咖啡加工车间,这套“5G+AI”数字化生产线让怒江精品咖啡豆完成了从分选、烘焙、包装、仓储的全流程智能化,彻底告别了传统加工“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的难题。


泸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品牌培育及推广项目负责人欧文玲表示,加工端采用“5G+AI”,通过机器视觉与AI算法,实时识别咖啡豆颜色、大小及缺陷,分选精度达99.8%,精深加工率从原来的35%显著提升到80%。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百家5G工厂,平均产能提升了25%,产品质量提升了21%,运营成本降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