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期,多家国内外机构发布2026年度策略报告。各家金融机构报告显示,2026年中国经济将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多家机构对2026年中国经济走势形成积极共识,认为在政策支持、结构升级与潜力释放的多种利好叠加之下,经济将持续稳健上升。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格格表示,在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产业体系的协同作用下,我国还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与提质升级空间,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外资机构普遍预测,2026年中国经济将在政策支持下保持稳健增长。摩根士丹利认为,在适度的宽松政策、渐进的再平衡以及有节制的“反内卷”措施下,2026年中国经济将温和增长。瑞银预计,2026年国内将施行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经济活动整体将保持韧性。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经济学家菲利普·怀亚特表示,比如为企业提供能源成本方面的优惠或补贴、面向消费者的补贴、对首套房购房者的支持等,这些都属于“定向支持”。

此外,“十五五”规划建议也令外资机构充满信心。高盛认为,规划建议体现了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提振出口的决心和能力。基于此,高盛上调了对中国出口增速和实际GDP增速的预测。外贸与内需双轮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在多家机构的研报中,中国产业发展持续涌现新亮点。制造业与出口展现出强劲韧性,消费与公共服务支出则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出口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力量。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文朗表示,外贸方面,经济结构改善、技术进步提速,科技进步降低了贸易品成本,出口企业的利润率企稳回升。

各家机构的调研报告也显示,中国企业“出海”的深化与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打开利润增长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周君芝表示,展望2026年,我国整体出口会比2025年更强。中高端制造业竞争力包括占全球份额依然会快速提升,中国出口非常有韧性。



与此同时,内需市场的潜力正加速释放。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政策落地见效,将成为2026年扩大内需的关键力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原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表示,中国政府已将扩大消费列为重点,这不仅是2026年的目标,更是未来十年的方向,在他看来这就是高质量增长。


这其中,新消费领域的崛起则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动能。



周君芝表示,他们看好中国未来新消费的方向,包括IP潮玩龙头加速“出海”布局,包括国潮品牌赢得更多的市场认可度,并且逐步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