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疲勞駕駛是導致交通意外的主要成因之一。為提升道路安全,三位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電腦及電子工程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研發出一款結合人工智能與嗅覺刺激技術的「智專香薰機」(ScentSafe),協助駕駛者保持清醒,從而加強行車安全。該產品不僅獲學界與業界多個獎項肯定,更促成三人成立初創公司,逐步將研發成果推向市場,成功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守護道路安全的實用產品。
ScentSafe 操作簡便,駕駛者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啟動前置鏡頭,系統內建的AI電腦視覺模型即能實時捕捉面部特徵,分析眨眼頻率、打呵欠次數等指標,以判斷其精神狀態。一旦偵測到疲勞跡象,系統會立即透過藍牙啟動香薰機,釋放具提神效果的香氣,透過嗅覺刺激幫助駕駛者恢復警覺。若疲勞情況持續,系統更會啟動語音提示,進一步以聲音加強提醒。
研發團隊成員余浩堃曾因通宵駕駛導致精神不集中,不慎與前車相撞。雖然無人受傷,但車頭嚴重損毀,令他深切體會疲勞駕駛的潛在危險。「那種瞬間失控的感覺非常可怕,我不禁思考,若有方法能預防疲勞駕駛,或可避免更多意外發生。」本身對香薰有研究的余浩堃認為,與其單靠意志力維持精神,不如從「嗅覺」入手,利用香氣喚醒駕駛者。
有了初步構思後,他著手研究可行方案,決定以輕巧簡便為設計方向,避免改裝車輛或使用複雜裝置,最終設計出在車內安裝小巧香薰機,配合能主動偵測疲勞並適時釋放香氣的系統。他隨即與同屆同學莫竣林及周諾熙合作成立研發小組:周諾熙負責AI演算法與手機應用程式開發;莫竣林主攻硬件與軟件整合;余浩堃則專注市場調研與對外合作。
周諾熙分享研發過程中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準確判斷眨眼或打呵欠是否真正由疲勞引起。這些動作屬自然反應,偶有出現不代表精神不集中。若AI誤判,反而影響駕駛體驗。」為提高系統準確度,他收集大量真實駕駛情境的影像數據,並在IVE老師指導下反覆測試,改良面部特徵辨識與疲勞指標的數據模型,有效降低誤判率,提升系統可靠性。
產品開發完成後,團隊面臨市場推廣挑戰。余浩堃坦言:「起初要說服業界相信學生團隊研發的產品並不容易。我們親自到的士站邀請司機試用,後來意識到必須以實際數據建立信心。」為此,IVE(沙田)工程系講師黎坤協助邀請不同駕駛者試用,並將意見整理為測試數據與報告,證明產品可靠性。團隊成員也多次參與實地駕駛測試,收集真實反饋,逐步獲得業界支持。
經過多次改良,ScentSafe於今年6月正式推出,並成立公司。最新升級的版本,提供普通車用與功能型兩類全天然香薰,在確保提神效果的同時降低過敏風險。此外,AI會根據疲勞程度自動調整香味種類與濃度,協助駕駛者時刻保持清醒;更新增「冰涼觸感功能」,進一步加強醒神效果。團隊透露,產品將以優惠價格推出,讓更多駕駛者體驗這項創新技術,藉此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大用戶群,為未來商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ScentSafe自推出以來廣受好評,先後獲頒青年企業家發展局「敢闖.敢創」大專組香港科技園科技企業家銅獎,以及VTC企業共創中心(ITCC)創新意念獎金獎,贏得學界與業界高度認可。目前系統已與多家本地計程車行及旅遊巴公司展開合作測試,並正與保險公司洽談合作計劃。未來,團隊計劃加入香港科技園Ideation計劃,有機會獲得10萬港元資助,加速產品商業化進程。初步將以企業市場(B2B)為起點,逐步拓展至個人駕駛者市場。
展望發展,團隊計劃加入更多創新功能,例如讓用戶自選及調配個人化香味,並透過大數據分析持續提升系統準確率。同時將持續優化人臉識別技術,擴大偵測範圍,使駕駛者可將手機放置於車內不同位置,仍能保持有效監測,進一步提升產品靈活性與便利性。ScentSafe團隊正以熱情與創新,為道路安全貢獻力量。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