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公安部今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为加强执法源头管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必接、该受必受、当立则立”。

公安机关规范接报案程序,严格执行“三个当场”制度、首接责任制度。
公安部法制局局长 郝云宏: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当场进行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在网上实现对全量案件类警情的登记管理。
据介绍,为方便群众报案,公安机关加强接报案场所建设,很多地方打造了接报案中心,集中接受群众上门报案,对所有案件进行归口管理。
公安部法制局局长 郝云宏:一些地方还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接报案工作,辽宁、吉林、浙江等多地公安机关探索推行“码上报案”,优化群众上门报警体验,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专属二维码,整个报案流程就能快速完成,告别手写登记的繁琐,更加便利群众办事。
全国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66个
发布会上还介绍,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建成中心3266个,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推行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机制,带动执法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
据介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一项重大变革,使得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式、粗放化向集约式、精细化转变,有力地提升了执法质效和人权保障水平。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 陈敏:我们要求所有的刑事案件和较重大的行政案件原则上都要在中心集中办理,并按照法律要求和执法办案流程,科学设置功能区室,广大民警在安全的场所内、在规范的办案“流水线”上执法办案。中心建成应用以来,各地普遍实现重大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江苏、重庆等地办案效率提升30%以上。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设有案件管理区、公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公安法制部门入驻,加强执法巡查和系统管理,严格落实讯问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案件法制审核、法定办案时限等规定要求,促进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人权保障制度全面落实。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 陈敏:在“一站式”办案基础上,中心拓展设置医疗体检、邮政快递、伤情鉴定、价格认定、未成年人保护等功能,为办案民警和案件当事人及时提供各种辅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