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故事丨领先布局全球产业链  伊利积极构建奶业发展新格局

新华网2025-11-17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不仅展现了中国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合作新机遇,更是推动高水平开放、提供全球共享国际公共产品服务的重要舞台。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至今,伊利以展商身份亲历了进博会从“横空出世”到“高水平开放核心窗口”的蝶变,也完成了自身从“卖产品”到“链全球”的产业升级。

2025年进博会,作为全球乳业的领军企业,伊利集团带来融合全球创新智慧的高品质产品,凭借多元空间的展台设计,让受众感受到伊利“以国奶 会世界”的初心,同时见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伊利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构建的“上游共生、中游共创、下游共享”全球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上游:追求世界级品质 以“联结”求“共生”

2025年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发布的《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提到,中国奶牛养殖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2024 年,中国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原奶,乳脂率3.98%、乳蛋白率 3.38%,均满足欧盟标准的要求;体细胞20.4 万个/mL,优于欧盟标准。

在原奶质量维度,中国原奶品质实现大幅提升,中国原奶核心品质指标优于欧盟标准。以伊利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原奶的菌落总数低于10000CFU/mL ,原奶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全面满足欧盟标准,菌落总数、体细胞指标远远优于欧盟标准,奠定了“国奶自信”的坚实根基。

为了推出高质量产品,保证原奶的高品质,伊利通过“七大利益联结机制”,从资金、技术、风险共担等多维度赋能上游牧场,推动原奶的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提升。

福建的尚黎牧场主范传照对此深有感触:“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一直在帮我们做繁殖育种,特别是核心牛群服务项目启动后,效果立竿见影。我们牧场单公斤奶饲养成本同比降0.58元,牛群的21天妊娠率达到了42.45%。”据了解,伊利协助上黎牧场建立了精准的奶牛数字系谱档案,应用育种指数分群,结合性能测定进行遗传选育,成功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

在宁夏春田牧场,伊利自主研发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帮助牧场主实现智能决策和预警;福建省漳州市梅洲乡的鼎业牧场,得益于伊利开发的牧场智慧运营管理系统,牧场主通过手机APP精确了解每一头牛的身体状况、挤奶量等信息……伊利打造的智能牧场不胜枚举。

据了解,2020年以来,伊利已投入近300亿元,通过“七大利益联结机制”全方位为奶业上游提供支持,带动了全国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伊利集团“七个联结”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案例也在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社会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

中游:打造全球乳业新标杆 用“智造”得“共创”

目前,我国乳业的智能化水平以惊人的速度迭代提升。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伊利现代健康智慧谷,消费者可以看到一杯奶的诞生过程:在伊利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40000包/小时全球领先的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在自行运转,自动抓取多关节KUKA(库卡)机械手、无人驾驶小车和高空输送链按部就班地操作;仓储环节中,无人小车穿梭往返,黑灯库房静静运转,实现物料全流程无人化管理;定制化引入全球领先的无人车送样系统技术,使质检送样环节提速,解决了健康谷项目送样距离长达一公里的问题,将质量追溯节点进一步前移……

据了解,像这样的自动化水平领先、技术装备先进的生产基地,伊利联合全球科技领先的合作伙伴共打造了81个,这些基地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程自动化、过程透明化、生产高效化,以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为例,其日处理鲜奶能力达6500吨,展现了中国乳业的全球智造实力。

数智化的布局,并不是一蹴而就。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时,伊利主导的乳业“智能制造标准研究”项目就获得国家批准实施,这在当时填补了中国乳业智能工厂建设标准的空白。

为了加速乳业的全产业链智能化布局,伊利与全球技术前沿的多家优质企业合作,不断挑战技术极限,实现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其中与GEA的成功合作成就一段佳话:2020年,伊利向GEA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喷雾干燥塔内,构建一个完全无人工介入的智能闭环系统。当时,这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先例,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然而,GEA的全球技术团队与伊利的工程师们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模拟、调试与优化,最终成功将这一构想变为现实。这次成功,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也为全球奶粉智能制造贡献了智慧与经验。

类似的共同创新、深度协同、突破技术瓶颈的合作案例还有很多,伊利的“同盟战友”也在不断地扩大。自第一届进博会开始,怀着“用全球优质资源做一杯好奶”的初衷,八年间,伊利与近百家全球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共创、共享、共担”的可持续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推动中国乳业走出去、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伊利的每一步都朝着国际乳业的塔尖不断迈进。

11月7日,在万商云集的第八届进博会上,一场以“品质”为名的奶业活动——“以国奶 会世界”2025中国奶业品质创享会举行。活动上,伊利携手全球伙伴共同启动“品质搭子,伊起创享”计划,旨在与所有坚守品质标准的伙伴,达成一场“双向的价值确认”,构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发展生态。

如今,伊利已经率先完成全产业链数智化布局,并不断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从生产管理到消费者服务,再到算力基础设施搭建,以“智”提“质”,实现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

下游: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全球 凭“创新”筑“共享”

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地,伊利将技术和产品不断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从呼和浩特的国家级技术平台,到欧洲实验室的母乳数据库,再到大洋洲的生产基地,伊利在全球打造了15个创新中心,构建起“研发—标准—产业—市场”的全球创新共享网络,持续推动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次进博会亮相的多款高品质产品,如金典新西兰牛奶、威士兰成人奶粉、牧恩黄油等,受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中国乳业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独角戏,它更像是全球协奏共鸣曲。自2014年起,伊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携手,在荷兰成立中国乳业首个海外研发中心——伊利欧洲研发中心。2018年,该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欧洲创新中心,首任负责人、荷兰专家赫里特·斯米特博士自中心初建10余年一直在这里工作着,该中心取得了诸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成果,比如围绕母乳低聚糖开展深入研究,获得多项成果,将地道欧洲工艺与中国消费市场需求相结合多种风味奶酪产品、开展在益生菌、食品安全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工作等。

谈及这份工作,赫里特·斯米特说:“11年前,欧洲业界对中国乳品企业仍较为陌生,对其创新能力缺乏充分认知。随着中欧乳业之间合作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乳企的创新实力与贡献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日益活跃的中国企业也为欧洲乳品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

据了解,在国际人才培养方面,伊利欧洲创新中心设立了全欧食品科学奖学金和全球实习项目,吸引并培养了来自多国的青年科研人才,成为欧洲乳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孵化平台之一。目前已有来自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50余名优秀学子在这里完成科研实践。

在国内,唯一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就坐落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该中心重视人才的集纳和培养,其创新成果成功解决多个乳业痛点问题。其中,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和高纯度β-酪蛋白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乳铁蛋白国产化生产应用,为我国乳业发展提供科技助力。截至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吸纳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150家成员单位,汇聚了10多名两院院士、100多名高级行业专家、20多名海外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形成了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

伊利的创新技术和发展理念同步持续输出到全球。以伊利大洋洲乳业布局为例,在新西兰,伊利已拥有大洋洲乳业和威士兰两个生产加工基地,与当地的优质奶源牧场开展长期合作。2014年,伊利投资建成当时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覆盖科研、生产、深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该项目被认为是中新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标志性的项目,也因为其“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的模式,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典范。

在第八届进博会上,金典新西兰纯牛奶、金领冠睿护、牧恩奶粉、牧恩黄油与环球甄选稀奶油等明星产品悉数亮相。它们不仅彰显了伊利在全球乳业版图上的深耕与实力,也诠释了企业对高品质奶源与先进工艺的极致追求,更凭卓越品质赢得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誉。凭借伊利专业乳品的品质与口碑,紫兴园与其在第八届进博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期待优势互补,联合拓展市场增量。

三十余年如一日,伊利用实际行动去创造、用初心不变去坚守:属于中国的一杯好牛奶。当人类对营养、健康与可持续的渴望成为世界议题,伊利还会付诸怎样的行动?

伊利的回答是:以创新为矛,以共享为盾,在全球乳业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的交汇点上,像一名勇士,凭借果敢开拓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努力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愿景,让属于中国乳业的时代,属于全人类的共享健康,就此启程。(文/沈美)

(有片)十五運︱港隊林立信無緣入圍19日個人障礙賽:期待在亞錦賽奪牌

2025-11-17

(有片)TVB演員姚亦澧長沙街頭賣咖啡:是「再就業」,也是新生活!

2025-11-17

(有片) 屯門無業漢毀選舉旗幟今日提堂 需索取精神報告下月再訊

2025-11-17

IVE畢業生研AI香薰機守護道路安全 智能偵測疲勞駕駛 獲的士旅巴公司試用

2025-11-17

直播 | 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功能組別醫療衞生界)

2025-11-17

見疑即報│元朗兩男手持木棍徘徊 警截車拉人涉藏攻擊性武器

2025-11-17

(有片)十五運|港隊賴楨敏零罰分完賽:努力爭取獎牌

2025-11-17

英華書院中一入學簡介會熱烈反響 逾1500人參與及申請期詳解

2025-11-17

十五運︱伍家朗羽球男單鏖戰三局止步八強 全運會打足9場無遺憾

2025-11-17

(有片)十五運︱末局狂追3分險造逆轉!香港棒球隊惜敗 熱血拚搏雖敗猶榮

2025-11-17

觀塘過路婦捱客貨車撞 受傷送院

2025-11-17

菲籍婦大鬧鴨寮街公廁 涉毀告示牌兼藏兩鎅刀被捕

2025-11-17

(多圖)恒生大學慶建校45周年 成立檔案組與校史廊展現辦學歷程

2025-11-17

李家超:香港決心成為全球綠色航運燃料樞紐

2025-11-17

冷鋒殺到風寒效應 周三得14度 協會倡長者「洋蔥式」穿衣保暖

2025-11-17

印度多名朝觐者在沙特遭遇车祸死亡

2025-11-17

印度与美国签署220万吨液化石油气采购协议

2025-11-17

韩国海军暂停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联合搜救演习

2025-11-17

印尼中爪哇省芝拉扎县山体滑坡遇难人数升至16人

2025-11-17

俄逮捕一名涉嫌向乌武装部队提供资金支持的人员

2025-11-17

寒潮来袭 多地农业部门全力做好粮食抢收和防寒保暖工作

2025-11-17

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述评

2025-11-17

打造“暖心房” 开启新生活 多元保障措施落地落实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2025-11-17

我国牵头的首个武术培训ISO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2025-11-17

“码”上报案、“一站式”办案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多举措提升为民服务实效

2025-11-17

视频丨外交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没有任何模糊、曲解的空间

2025-11-17

到2030年国有林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将提高约5%

2025-11-17

新疆培育出薰衣草新品种“天山飞雪”

2025-11-17

台湾最新民调:58%支持将“公投绑选举”在野党主张获得广泛认同

2025-11-17

《青海省农牧业产业故事》发布 填补了青海农牧业系统性宣传的空白

2025-11-17

进博故事丨领先布局全球产业链  伊利积极构建奶业发展新格局

2025-11-17

“以国奶 会世界”2025中国奶业品质创享会闪耀第八届进博会

2025-11-17

金鸡奖影片《青铜葵花》双签分享会感动落幕,“冰项链”预告定格至纯至爱

2025-11-17

黄浦江畔奏响双城共鸣曲:“浪奔・浪流”2025陈幼坚、欧阳应霁双个展串联沪港双城记忆

2025-11-17

2025世界服装大会发布“多元共生”行动指南

2025-11-17

跟随《德厚流光》的镜头赓续准格尔旗红色血脉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