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加油!”“山东泰山,加油!”……
立秋后,暑意尚浓。在河北唐山南湖城市足球广场,多日来足球飞舞,砰砰作响,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氛围热烈。
这是2025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简称“中青赛”)男子初中年龄段U15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阶段比赛现场。
2025年第四届中青赛男子U15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比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欧兴荣摄
场上小球员基本都稚气未脱,个个晒得皮肤黝黑,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比赛有来有往,竞争激烈。场下观众不多,大都是场上孩子的家长,但他们加油助威声浪如雷鸣般响亮,直冲云霄。
这些家长千里迢迢,从天南地北来到唐山,见证孩子在全国大赛的亮相和成长,眼中饱含爱与期待。来自广州的赵女士向记者表示,孩子从5岁起就练习并爱上足球,所在球队的成绩也不错,每年要参加的重要比赛很多。“将来无论是走职业化路线还是选择升学,只要他喜欢,我们都全力支持。”
近年来,在校园足球热潮的带动下,中国足球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53.9万注册足球运动员,较2003年的8000人增长62倍。
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比赛太少,导致高水平球员获得磨炼和提升的机会偏少,人才难以冒尖。
中青赛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今年进入了第四届。
它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中国足协主办。赛事一大特点是打破体教壁垒,覆盖小学至大学全年龄段,设男、女各9个竞赛组别,参赛单位涵盖学校、体校、俱乐部梯队及社会青训机构。
2025年第四届中青赛男子U15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比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欧兴荣摄
目前,它作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中的主干赛事,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球员竞逐梦想的舞台。在国家队已初露锋芒的王钰栋、刘诚宇等,在该项赛事中均有过亮相。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强调,要遵循足球发展规律,以国家青训体系建设为战略突破口,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高质量足球人才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中国足球振兴发展新路。
中青赛作为国内当前顶级青少年足球赛事平台,无疑在中国足球振兴之路上,要承担更重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在U15全国总决赛小组赛唐山赛区看到,每个比赛日的9点和16点,在连片的足球场上6场比赛同时开赛,场面壮观。据了解,这是主办方为了确保公平,借鉴职业联赛经验制定的赛制,避免出现“默契球”现象。
据介绍,今年在总结前三届的经验基础上,竞赛体系做了多处完善和创新。比如在男子U13、U15、U17组别均增加了大区赛赛制,这既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的特点,也是出于赛事体系本身考虑,同时参考了国际经验。在小组赛结束后,设置有排位赛、交叉淘汰赛等,既增加各队交流切磋机会,又确保晋级的队伍是真材实料。
比赛间歇,记者与多支球队的教练、领队进行了交流,他们普遍认为要想踢好球,功课不能落下。“球踢得好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都不差,因为踢好球是要开动脑子的。”
2025年第四届中青赛男子U15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比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欧兴荣摄
各支队伍都非常重视球员的文化课学习,在校期间都要在班里正常上学,只有下午放学后才集合训练。参加赛事期间,队内每天都会收缴小球员们的手机,统一保管,敦促他们在训练比赛之余,认真读书做作业,只有在晚间某些时段才短暂把手机发还给他们。
由此可见,足球是一项精细化的运动,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场上90多分钟的比拼。
记者在赛场边立着的广告牌中,看到一处显著的标语:“足球从娃娃抓起”。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是中青赛的办赛理念之一。
振兴中国足球,是一项庞大又复杂的工程。青训是筑牢根基,要久久为功,希望中青赛能持续优化进步,发挥赛事龙头引领作用,助力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越扎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