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十大应用成果

央视新闻2025-11-19

2025年11月19日至20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在拉萨举行。在今天上午的发布会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发布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综合集成十大应用成果,并系统阐述关于青藏高原环境转型的新认知。

这十大应用成果包括:

全过程科学支撑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建成地球系统综合观测与预警平台,服务重大工程和跨境灾害防控;

提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方案,科学支撑羌塘、三江源等国家公园建立;

评估青藏高原重大生态工程正向成效,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提出川藏铁路生态保护和灾害避险优选方案,保障重大交通工程安全;

创新多年冻土区灾害防控技术,支撑青藏高速工程建设;

评估雅江流域冰-水-沙灾害风险,服务重大水电工程建设;

实现锂钾、油气等矿产资源能源现状与远景新突破,支撑青藏高原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基地建设;

青藏高原温室气体科考监测网和“贡嘎”系统持续为碳核算提供中国自主系统与数据,服务双碳目标和气候变化应对;

提出强边固边兴边发展新模式,科技支撑国土安全屏障建设。

在关于青藏高原环境转型的新认知方面,姚檀栋院士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发现,青藏高原经历了三次环境转型,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青藏高原“第三次环境转型”。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供图

第一次环境转型:

山海翻转与差异隆升驱动季风北进和暖湿海洋水汽输送,推动第一次环境转型。4100万年前,季风首次增强北进,亚热带季风盛行;2600万年前形成了现代青藏高原的主体,奠定现代季风的格局。驱动了生物多样性快速进化,成为动植物起源、分异和扩散中心。形成了喜马拉雅锂铍稀有金属成矿带。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供图

第二次环境转型:

高原北部隆升与现代青藏高原形成奠定寒旱化和三极联动格局,促成第二次环境转型。1200-800万年以来高原北部快速隆升强化冰冻圈和干旱粉尘碳效应,形成全球最大的水塔亚洲水塔,造就了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三极通过大气-海洋环流和碳循环实现动力联动。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供图

第三次环境转型:

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造成高原暖湿化和暗绿化,驱动第三次环境转型。青藏高原成为暖湿化放大器,区域放大效应影响全球。青藏高原新环境转型,为宜居发展提供新机遇。亚洲水塔供水能力增强,支撑国家水资源保障和水安全战略。碳汇能力增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生物多样性服务人类潜力增强,保障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供图

姚檀栋院士表示,从综合集成成果视角判断,青藏高原正处于第三次环境转型期,暖湿化和暗绿化成为这一转型期的最大特点,这为青藏高原宜居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战略行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也将为青藏高原宜居发展提供新的正向效应。第二次青藏科考要抓住第三次环境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融入“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发展战略,组织好第二次青藏科考新阶段重大科考任务。

什么是三极联动呢?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隆升及其气候环境资源效应研究。他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认为:青藏高原、南极与北极是地球关键地理单元,号称地球三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构成复杂动态的全球三极联动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现场介绍

三极联动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是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尤其是冰冻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新抓手。研究显示,青藏高原北部在八、九百万年前开始快速隆升,可能通过高原北部隆升驱动的干旱粉尘-全球变化动力链驱动北极冰盖和青藏高原冰冻圈加速形成,加上南极冰盖,这样,三极通过大气-海洋环流和碳循环实现了动力联动,并控制了青藏高原和亚洲内陆现今格局的冰川、戈壁沙漠和盐湖及其相关矿产的形成。未来,三极联动研究将从地质、气候、生态环境甚至海洋变化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核心作用,形成综合性研究体系,推动解决全球重大科学问题。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供图

那么,第二次青藏科考新阶段重大科考任务有哪些呢?

姚檀栋院士介绍,新阶段的重大科考任务主要服务于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安全观、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青藏高原世界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总体思路是从地球系统向要素微观机理深入,从人工考察向无人智能科考迈进,从学科交叉向深度融合发力,从青藏高原向南北极联动拓展,不断突破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的人类认知边界。简言之,新目标就是推动青藏高原第三次环境转型下的绿色宜居发展科学行动,推动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高质量宜居发展。

△从墨脱县乡村茶场观南迦巴瓦峰

总台记者丨陈琴 白宇坤 赵耀 强久 陈福军

资料提供丨第二次青藏科考队

美国政府继续推进拆解教育部计划

2025-11-19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访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

2025-11-19

专访丨中国减贫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访印尼人口流动部部长伊夫提塔赫

2025-11-19

通讯丨坦赞铁路见证中非友谊新征程

2025-11-19

地政總署推便民「地稅及地價電子服務平台」

2025-11-19

珍惜生命|少年將軍澳跨灣大橋跳海

2025-11-19

香港街馬周日舉行 凌晨起港九多處臨時封路

2025-11-19

殘特奧會香港賽區3項目門票今日下午3時開售

2025-11-19

旺角2男涉嫌販毒斷正 警揭食物包裝藏176萬元海洛英

2025-11-19

黄河内蒙古河段首现流凌 黄河进入2025—2026年度凌汛期

2025-11-19

山东出台普高与中职学生互转办法 明年1月1日起施行

2025-11-19

数码竞争力跃升全球第四,香港做对了什么?

2025-11-19

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三十号A、B、C星

2025-11-19

湖北恩施州开展茶文化专题培训

2025-11-19

酱香蜀韵 文明“积”分,成都战旗村以新风促共富

2025-11-19

夏赏荷花秋挖藕 冬春观鸟栖藕田江西四季打造赣莲品牌

2025-11-19

湖北赤壁青砖茶香飘京城

2025-11-19

云南曲靖:脱贫攻坚成果从稳定走向可持续

2025-11-19

台湾学者:高市妄言乃刻意搞事 实属恶劣

2025-11-19

《中国奇谭2》定档2026年元旦 以心为镜照见万象人间

2025-11-19

福建检察机关依法对洪礼和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洗钱案提起公诉

2025-11-19

警惕“伪营养师”推销保健食品,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2025-11-19

“钢铁驼队”国际物流新品牌越擦越亮 多视角“数”看中欧班列强劲势头

2025-11-19

投运,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筑牢经济发展“硬实力”

2025-11-19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864.5万个

2025-11-19

首届上海市公益项目创新与实践暨产教融合公益创业训练营圆满结营

2025-11-19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十大应用成果

2025-11-19

国台办:20日起大陆可签发一次有效台胞证的口岸数量增加至100个

2025-11-19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2025-11-19

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重大成果发布

2025-11-19

实惠多、成色足,更多惊喜!解读·一文读懂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2025-11-19

协同发展共享荣光 透过全运会视角解码大湾区“融合”“活力”“创新”发展新引擎

2025-11-19

2025-11-19

今日最高氣溫17度 強烈季候風生效 日夜溫差大注意保暖

2025-11-19

警方線報破上海街住宅非法賭檔拘10人

2025-11-19

引進辦訪滬龍頭藥企 推動香港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建設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