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河南冬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8500万亩以上。受9月、10月持续阴雨导致土壤偏湿的影响,2025年,河南麦播普遍推迟7到15天。如何在不利天气中抢回农时?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记者看到部分田地里还有玉米秸秆。

邱守先介绍,往年,大型收割机在收割玉米的时候会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而2025年,受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机械无法下地,只能靠人工掰玉米。眼下,已经进入了冬小麦播种期,这些没有收割的玉米秸秆该怎么办?

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表示,只能等田间墒情散发之后能进机械后,再机械粉碎打捆清运。

11月7日至8日,当地再次出现持续性降雨.为了尽快帮助农户,在墒情有所好转的田地里进行麦播,当地利用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购买服务,对农田作业进行补贴。

由于需要机械化作业的田地较多,相关部门已紧急从外地调集了大量机械赶来帮忙。

根据地块墒情的不同,不少机械已经开始在地里作业,为冬小麦播种做好准备。“四补一促”助晚播小麦 科学整地保墒情
为应对晚播小麦,目前,河南全省正在推广“四补一促”技术。什么是“四补一促”?农户们的执行效果又如何?

在河南许昌,农技人员从9月开始就和农户一起关注雨情、墒情。河南省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显示,从11月中旬到月底,全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大范围雨雪天气,有利于农田除湿晒墒。

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袁建生介绍,这几年,河南省积累了晚播小麦的播种和田间管理经验,也就是“四补一促”。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二是提高质量,以“好”补晚。三是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为了让“四补一促”达到效果,相关部门采取了不同措施,让技术落地。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蒋向介绍,他们派出了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一线进行指导,力争把晚播关键技术培训到位。

目前,河南省小麦已播种7760万亩,仍有800万亩左右正在晒墒整地,等待适宜条件播种。辽宁沈阳:使用“惠三农”小程序 提前预约减少等候
近日,辽宁省迎来今冬首场雨雪寒潮,多地气温骤降。为保障农户利益与粮食安全,各地加速推进秋粮收储工作。目前,2025年辽宁省秋粮收储进度已超四成。

清晨7时,中央储备粮沈阳直属库园区已排起售粮车队,满载水稻和玉米的售粮车,等待检验、过磅、卸车入库。当前,库区最高日收粮量达3000多吨。2025年,库区全面推广使用“惠三农”小程序,农户可提前预约、按时到库,大幅缩短现场等候时间。5到8分钟 出具粮食“体检报告”


2025年,库区新投入的原粮智能扦检系统可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探针在粮车上随机扦取16个点位,而后将样品传送到检验室,启动智能检测系统后只需5到8分钟,就可出具一份粮食的“体检报告”,并即刻同步公示于等候区屏幕,供农户实时查看。


扦检合格的粮食,还会同步真空包装一份样品并附二维码存档,便于后期溯源。沈阳直属库还集成AI预警、粮情监测等功能,实现可视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