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贵州“两清两改两治理”模式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农民日报2025-11-19

冬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四方坡村。沿着整洁的村道前行,可见月季花在道路两旁肆意绽放,娇艳欲滴。村民们手持扫帚,认真清扫着街道,那专注的身影与干净整洁的村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面。谁能想到,这个毗邻工业区、曾因流动人口激增而饱受“脏乱差”困扰的城郊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沙文镇“两清两改两治理”(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污水、治理垃圾)行动的标杆示范。村民孔令婕妤家门口,一块“清洁文明户”的荣誉牌格外醒目,她满脸笑容地说:“现在环境好了,住着别提多舒心啦!”

四方坡村的蜕变,仅仅是贵州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有力抓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贵州锚定“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具体实践,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场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美丽革命”,在黔贵大地广袤乡村如火如荼地展开。

精准破题:靶向发力祛沉疴,重塑村容展新姿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首要的是破解难题。贵州直面农村环境中的老大难问题,以“两清”为突破口,精准发力,为乡村“舒筋活骨”。在黔南州福泉市牛场镇,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群众齐心协力,定期沿着公路、背街小巷、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认真清理堆积的杂物、枯枝杂草和建筑垃圾。“清理之后变化可大啦!以前人行道上乱堆乱放随处可见,走路都不方便。现在好了,人行道上的沙石不见了,看着清爽又安逸。”牛场镇马龙井村村民李景才感慨地说。贵州各地积极引导村村寨寨、家家户户从收拾好房前屋后做起,逐步实现摆放有序、庭院整洁、村庄清洁,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残垣断壁,既是安全隐患,也影响着村庄的整体风貌。对此,贵州并非“一拆了之”,而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结合实际情况,有序进行清理、修缮或改造,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了村容整洁度。在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石塘村,一堵开裂的土坯墙让村民何仕华担忧了五六年,“以前一到雨季就掉砖,孩子们都不敢在附近玩。”随着“拉网式”排查和分类整治的推进,这堵危墙被顺利拆除,何仕华的“心病”得以根治。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州清理残垣断壁工作已覆盖行政村(涉农社区)4787个,已采取拆除、修缮、改造、管控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村容村貌整洁度大幅提升。解难题并非一头热,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才是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的关键。在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高台村,当地推行“和美积分”制度,将环境整治与量化奖励紧密挂钩。通过政策宣讲和积分兑换等方式,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维护的积极性,推动乡村环境从“脏乱差”向“洁净美”成功转型。

系统施治:提质增效夯基础,擦亮生态好底色

在破解“脏乱差”表象的同时,贵州更着眼于夯实民生短板,通过“两改”提升生活品质,通过“两治理”系统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擦亮宜居底色。“厕所革命”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在黔南州长顺县敦操乡敦荣村拉龙组,村民柏金香家新改建的卫生厕所整洁明亮,冲水马桶、瓷砖墙面、通风窗一应俱全。“以前上厕所难、环境差,一到夏天味道特别大,现在好了,如厕方便又卫生。”柏金香笑着说。贵州将“改厕”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举措,按照“群众自愿、政府补助、统一标准”原则推进,并注重后期管护。今年以来,全省已完成改厕15.3万户。同步推进的“改圈”行动,有效破解了人畜混居、气味扰邻难题。在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村民王芳家的猪圈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低矮潮湿、气味难闻的简易猪圈被拆除,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建起了标准化养殖点。王芳一边在改造后整洁的庭院里晾晒新做的蜡染,一边笑着说:“猪住得舒服,长得也好,关键是寨子里再也闻不到那股味儿了,房前屋后干净清爽,心情都跟着变好了。”污水和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最近这段时间,在铜仁市松桃县牛郎镇中寨村倒马坎组,到处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污水管网铺设。“这个污水处理项目,能有效解决村里100余户人家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龙学伟说,等全部完工后,村里的环境卫生会得到极大改善。在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的“新时尚”。每天上午,村民李明芬都会将厨余垃圾倒入门口的绿色小桶,塑料瓶、废纸板则放入蓝色桶。“一开始觉得麻烦,现在习惯了。你看,垃圾分好类,村里保洁员收走也方便,送到处理站还能‘变废为宝’。”李明芬说。通过统一设计、政府补助、农户自建、技术指导、资金监管和示范户带动,贵州稳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目前,全省已完成改圈14665个,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7.9%,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4.4%。

内生蝶变:机制创新聚合力,振兴动能促发展

贵州各地在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过程中,注重机制创新,充分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将环境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汇聚起强大合力。机制创新是确保整治成效可持续的关键保障。其中,“谁来干”是首要问题。在黔南州龙里县冠山街道西城社区大竹村、醒狮镇平寨村等地,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格局,以及积分制、卫生评比等方式,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劳动后还可以积分,换点生活用品,我很愿意参加卫生治理活动。”大竹村村民岑发珍高兴地说。“我们通过院坝会、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固定每周开展大扫除,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环境好了,我们住得舒心,通高速后游客增多,大家脸上更有光。”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镇柳寨村党支部书记黄元猛说,村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环境改善的最终目的是赋能发展、造福于民。乡村颜值的提升,直接催生了“美丽经济”。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环境整治后,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全村34家民宿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实现产业收入380万元。镇宁县高荡村结合“两清两改两治理”推进“小三园”打造和庭院绿化。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高荡村年接待游客达18.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20万元。乡村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境整治释放的生态红利正不断转化为经济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迈进。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实践,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展现贵州和美乡村新风采,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美国政府继续推进拆解教育部计划

2025-11-19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访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

2025-11-19

专访丨中国减贫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访印尼人口流动部部长伊夫提塔赫

2025-11-19

通讯丨坦赞铁路见证中非友谊新征程

2025-11-19

地政總署推便民「地稅及地價電子服務平台」

2025-11-19

珍惜生命|少年將軍澳跨灣大橋跳海

2025-11-19

香港街馬周日舉行 凌晨起港九多處臨時封路

2025-11-19

殘特奧會香港賽區3項目門票今日下午3時開售

2025-11-19

旺角2男涉嫌販毒斷正 警揭食物包裝藏176萬元海洛英

2025-11-19

黄河内蒙古河段首现流凌 黄河进入2025—2026年度凌汛期

2025-11-19

山东出台普高与中职学生互转办法 明年1月1日起施行

2025-11-19

数码竞争力跃升全球第四,香港做对了什么?

2025-11-19

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三十号A、B、C星

2025-11-19

湖北恩施州开展茶文化专题培训

2025-11-19

酱香蜀韵 文明“积”分,成都战旗村以新风促共富

2025-11-19

夏赏荷花秋挖藕 冬春观鸟栖藕田江西四季打造赣莲品牌

2025-11-19

湖北赤壁青砖茶香飘京城

2025-11-19

云南曲靖:脱贫攻坚成果从稳定走向可持续

2025-11-19

台湾学者:高市妄言乃刻意搞事 实属恶劣

2025-11-19

《中国奇谭2》定档2026年元旦 以心为镜照见万象人间

2025-11-19

福建检察机关依法对洪礼和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洗钱案提起公诉

2025-11-19

警惕“伪营养师”推销保健食品,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2025-11-19

“钢铁驼队”国际物流新品牌越擦越亮 多视角“数”看中欧班列强劲势头

2025-11-19

投运,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筑牢经济发展“硬实力”

2025-11-19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864.5万个

2025-11-19

首届上海市公益项目创新与实践暨产教融合公益创业训练营圆满结营

2025-11-19

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十大应用成果

2025-11-19

国台办:20日起大陆可签发一次有效台胞证的口岸数量增加至100个

2025-11-19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2025-11-19

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重大成果发布

2025-11-19

实惠多、成色足,更多惊喜!解读·一文读懂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2025-11-19

协同发展共享荣光 透过全运会视角解码大湾区“融合”“活力”“创新”发展新引擎

2025-11-19

2025-11-19

今日最高氣溫17度 強烈季候風生效 日夜溫差大注意保暖

2025-11-19

警方線報破上海街住宅非法賭檔拘10人

2025-11-19

引進辦訪滬龍頭藥企 推動香港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建設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