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既承载着街头巷尾的民生烟火气,又是展现经济活力的重要领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餐饮行业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国家及地方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新华网联合大窑饮品发布《烟火里的中国》栏目,通过沉浸式探访餐饮品牌,对话企业掌门人,揭秘美食背后的创新密码、文化传承与商业智慧。从食材供应链到消费新场景,从数字化转型到可持续发展,展现企业掌门人的破局之道,传递中国餐饮的“烟火气”与“大格局”。

作为扎根大众餐饮场景的大汽水标杆品牌,大窑饮品此次联手《烟火里的中国》正是对烟火气的深度呼应。其践行的 “1+2+N” 产品战略完美适配节目中的多元饮食场景 —— 以经典碳酸饮品为核心 “1”,搭配植物蛋白与果汁两大方向 “2”,再通过多元创新 “N” 覆盖全时段需求。无论是节目里热气升腾的聚餐时刻,还是街头巷尾的休闲小食场景,大窑都能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提供适配选择,用贴合大众饮食习惯的饮品,串联起烟火场景中的生活滋味,真正实现 “烟火美食配大窑” 的场景共鸣。
在《烟火里的中国》首期节目中,镜头聚焦于蛙来哒“超级马戏团”门店,这个充满童趣与时尚感的空间,不仅是品牌门店迭代设计的最新成果,更折射出蛙来哒从长沙一家小店成长为全国牛蛙品类领军者的进阶之路。

从“跟风者”到“领跑者”:单品类聚焦的破局之路
2010年,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与哥哥罗浩在长沙开启餐饮创业,最初遵循传统餐饮“综合化”路线——“别人怎么干我们怎么干”,但作为行业新手,在深耕多年的老牌餐饮面前毫无优势,5年时间难有突破。2014年下半年,一次大胆且创新的决策成为品牌转折:聚焦牛蛙单品类,精简最小存货单位与菜单,用跨行业的认知重构餐饮经营逻辑。
“当时没人做单品类聚焦,同行都质疑‘这么细分的品类能干大吗?’”罗清回忆道。然而,这份质疑并未让团队却步,反而成为了推动他们深入探索的动力。为了验证牛蛙品类的潜力,团队开启了系统性调研,上至不同地域消费者对牛蛙的接受度差异,下至牛蛙菜品在川、湘、粤等各大菜系中的历史演变与当下市场表现。经过一番深入分析,罗清团队得出了清晰的结论:“我们不是创品类,而是‘发掘’已成熟的品类。”

2015年1月,蛙来哒的新型门店正式亮相。不同于传统餐厅的刻板印象,这家门店从空间装修的潮流风格,到品牌文化中传递的活力态度,再到菜品呈现的创意形式,每一处细节都精准踩中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那时候行业里还没有‘时尚餐饮’的明确概念,很多消费者走进门店时都会眼前一亮,感慨‘原来餐厅还能这么有趣’。”罗清说道。正是这份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让蛙来哒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不仅收获了第一批忠实顾客,更以此为起点,顺利开启了向全国市场扩张的征程。
如今,蛙来哒已覆盖100多个城市,拥有500多家门店,门店设计迭代至8.0“超级马戏团”版本,未来还将向“9.0”、“10.0”迈进。这份成长的核心,正如罗清所言:“创新不是口号,是持续顺应市场变化和挑战,且保持开放心态拥抱新知识,应对新变化的行动。”

品控与环保双行:供应链里的“长期主义”
供应链的稳定与可靠,对餐饮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早在2016年,蛙来哒便着眼上游,发现牛蛙养殖行业“散、乱、缺乏科学管理”的痛点,随即把“推动牛蛙养殖规范化”写入企业使命,用多年时间搭建起一套“硬核”供应链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源于蛙来哒坚守的“三级食安检测”品控标准,这也是其保障食材安全的底气所在。养殖端初检,在牛蛙养殖基地,每一批次牛蛙出栏前都需先通过检测,只有合格产品才具备捕捞资格,从源头阻断不合格食材流入链路;仓储端复检,合格牛蛙运至仓库后,并非直接配送,而是要接受全面抽检,经确认无问题后,才会安排发往各大门店;门店端巡检,即便食材抵达门店,蛙来哒仍不放松警惕,会通过巡回抽检进一步把关。

更值得关注的是,所有检测均由第三方机构执行,确保结果的客观与公正。回溯体系搭建初期,蛙来哒曾面临“10批食材退6批”的困境,但团队始终没有妥协。“我们有专门的团队扎根在田间地头、仓库一线,每天对每一批食材批批必检。”罗清回忆道,“一开始供应商很难理解,觉得‘几十年都这么卖,没必要搞这么多事’,但正是这份不打折扣的坚持,才让我们守住了品质底线。”
历经5年打磨,蛙来哒的食安品控终见成效——如今门店食安合格率已达99.6%,不仅成为牛蛙餐饮赛道的品质标杆,更以供应链的生态化实践,为整个餐饮业上游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在环保领域,蛙来哒的“稻蛙共生”模式更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责任”的双赢。早在2017年,品牌便率先在湖南西洞庭管理区搭建生态养殖基地,为这一模式的落地验证奠定基础;如今,位于安徽的养殖基地在此前经验上进一步升级,将生态循环的优势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稻田内,牛蛙粪便自然转化为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从源头替代了化学肥料的使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保障了稻米的生态品质;而养殖产生的尾水,会依次经过荷花池沉降、鱼塘生物消耗、生物藻降解及日光暴晒四重净化流程,最终实现循环回用,重新注入稻田用于灌溉。
“在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的同时,产业价值也同步增长。”罗清介绍,“该模式下水稻亩产仍能保持可观产量,同时每亩产出几百斤牛蛙,土地经济价值大幅提升。”罗清表示,更重要的是,“稻蛙共生”模式的成熟实践,还推动制定了稻蛙养殖地方标准,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范本。
一店一策:在地化里的“烟火气”
从长沙走向全国,蛙来哒既要保留品牌核心调性,又要融入不同城市的在地文化。为此,品牌将全国门店升级为战区式管理,招募本地团队运营,推行“一店一策”:北京门店推出“麻辣滚烫”口味,贴合北方人对“麻”的偏好;江浙门店主打蒜香口味,适配当地“不喜辣”的饮食习惯;湖南作为大本营,则深挖地域特色,去年推出“爆辣”口味,并且还将长沙传统小吃融入产品,打造“臭豆腐蛙锅”,因受到全国消费者喜爱,最终实现全国推广。
“在地化不是简单改口味,是理解当地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罗清举例,不同商圈的门店不仅菜单有差异,营销活动、空间设计也会适配商圈客群,让每个门店都能融入当地的烟火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节目冠名方大窑饮品的新品“窑果立”,作为其年轻化战略的排头兵,满足年轻人“果汁自由”与“营养养生”的核心诉求。它以果汁含量超15%、真实果粒添加量5%打造“嚼着喝的果汁”,契合年轻人对低脂、天然成分的追求,强化“真材实料”的消费信任,并通过238mL小包装适配下午茶、“一人食”等碎片化场景,490mL装主打聚会分享,以“场景价值+情绪价值”双重加持,成为大窑撬动年轻市场的战略杠杆,而其低脂属性与蛙来哒低脂牛蛙的健康定位也高度契合,为消费者带来更适配的餐饮搭配体验。

数字化与公益并行:品牌的“温度与远见”
在科技赋能方面罗清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深化数字化与AI应用是蛙来哒未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她认为,中国餐饮将迎来5-10年的黄金期,“规模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蛙来哒来说,未来将核心聚焦两点:一是强化“组织力”,这是冲击千店、实现更大规模化的护城河,需随门店数量增长迭代组织架构、升级人员能力,以科学管理为支撑;二是深化数字化与AI应用,在完成自研收银、会员系统全国切换后,将继续利用科技和AI技术提升效率,推动品牌升级。
商业之外,蛙来哒始终践行社会责任。2022年成立教育公益基金,每年专项拨款,聚焦湖南、广东两地,支持当地教育事业。“能让人成长的投资,是最好的公益。”罗清说。此外,品牌还与美团合作,消费者每点一份外卖,捐赠按比例提取公益基金用于共建学校操场,让顾客也成为公益的参与者。
节目尾声,门店里的牛蛙锅冒着热气,正如罗清眼中对餐饮的执着。从长沙的烟火气里起步,到成为全国牛蛙品类的领跑者,蛙来哒用创新破局,用责任筑基,在餐饮行业的黄金时代里,正朝着“千店目标”稳步迈进,也为“烟火里的中国”增添了一抹鲜活的品牌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