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年来,持续扩大开放的脚步,不仅释放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也在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后的海南自贸港将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未来五年,更加开放的中国又将怎样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深秋十月,海南儋州的温度和码头的热情一样居高不下。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艘名为“中远亚洲”的集装箱货轮正在装载货物,接下来的20多天时间里,它将完成从中国洋浦港到秘鲁钱凯港之间集装箱新航线的首航。

海南港航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生产操作中心副总经理杜成财介绍,洋浦至钱凯港的航线开通,进一步加强了海南与南美洲的贸易往来,拓展了码头的航线网络布局。目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累计开通的航线已经有58条,其中外贸航线32条。

5年前难得一见的远洋货轮,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洋浦港的常客,这里承接了全岛超七成的进口货物量。越织越密的外贸航线,也对码头的作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海南港航国际港务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远控技术员符洋榛介绍,这6台设备就是他们2025年扩建工程新到港的6台桥吊设备,它们变得更高,跨距也更长,能够满足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装卸作业。

扩建工程一阶段全部投产后,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岸线达1970米,年通过能力将提升至500万标箱,提升幅度超30%。随着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码头上的测试演练也按下了“加速键”。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口岸组负责人李雪莲介绍,从9月15日开始,公共码头每周开展两次的压力测试,要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这样的一个测试。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海南自贸港成投产投资新热土

全岛封关在即,一系列即将落地的政策红利,已经让不少企业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这家总部在辽宁,主营业务是熬制汤料的企业,在洋浦的新厂投产后,多了一条上游产品的产线。

企业负责人王庆祥介绍,目前,他们跟国内一些大的卤肉企业在商谈,实现前面白卤、酱卤的肉可以拿走,骨头熬汤,形成整个产业的延伸。同时,集采带来的原料采购物流共享等便利,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

企业多点布局的勇气来自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扩围。而更大范围的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和更加便利的通关措施,也为海南自贸港集聚了越来越高的人气。产业集聚效应的加速释放,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据统计,2025年1月至9月,海南新设外资企业1513家,同比增长12.16%;实际使用外资183.68亿元,同比增长42.2%。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海南的定位一个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还有一个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近年来,海南在制度创新上对全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示范作用。我国的对外开放更加强调制度型开放,强调开放的自主性。

自贸港的加快建设,为中国打造了面向全球的开放门户,吸引着世界的商品与投资。而与此同时,一张张代表中国智造水平的崭新名片,正从中国的各大港口启程,递向全球市场。

企业负责人吴圣祎介绍,海外一些企业,因为老工厂相对比较多,所以很多巷道相对较窄。机器人上面调节更多的关节,加了更多人工智能视觉传感器,这款新款机型能够适应这些窄巷道上的一些搬运跟运用。凭实力“出海” 中国工业机器人“跑”出加速度

正在进行测试的是几台即将出口的工业机器人。2025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海外优异的表现让上下游企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圣祎介绍,到9月底,海外市场营收已经占到公司的超40%,销售额是3到4倍增长。他们2025年9月第一次登陆日本市场,客户询单非常多。

企业负责人李谦介绍,前9个月,海外销售量已经7万多台,和2024年同期相比,有20%的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激增54.9%,远超外贸整体增速。核心技术突破的硬实力和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加速“出海”的关键。

李谦介绍,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核心的三大组件之一。他们花了6年的时间,设计出自有的专利的齿形。通过材料改进和热处理工艺优化,让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这也让他们和国外竞争很有优势。

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驻吴中办事处主任程郁表示,我们的机器人产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协作机器人、人工智能视觉分拣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提升。配套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智造”驰骋全球

在工业机器人加速“出海”的同时,出口模式也正在经历转型。得益于国内完整的产业体系,不少工业机器人也开始作为工业母机整体解决方案中的配套部分,与其他设备打包出口,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

企业负责人侯永平介绍,这是注塑机,11月份它会集成机器人和主机、换模平台,传输带等整体打包去欧洲,整体打包提供给客户,这样缩短了交付周期。上半年,他们完成出口额7000万元,下半年预计还有80%的增长。

出口模式的转型是中国产业竞争力升级的缩影。伴随着中国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产业出口不断增长,工业机器人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参与者,也在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

企业负责人桑志伟介绍,随着中国“智造”快速增长,有很多优秀客户走在了国际前列,他们跟着这些优秀客户一起走向海外,给国际客户不断带来更多的价值。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2025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总值的比重为11.8%,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有序推进,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正在迎接更多来自世界的热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表示,这种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早期的产品出口的阶段,进入了投资双向促进的新阶段。把中国先进的标准带出去,配套服务能力也带出去,使得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