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短缺逾萬人 香港建造業如何拆局?

香港文匯網2024-12-12

【編者按】隨着香港北部都會區開發和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增加開放更多內地城市居民來港個人遊等政策的實施,香港經濟迎來加快復甦的契機。然而香港目前各行各業人手短缺問題嚴重,如建造業就反映人手短缺逾一萬人,其他如餐飲零售、酒店、護老等行業也普遍有人手短缺情況,明顯地,各行各業的人手短缺將成為香港經濟復甦的最大絆腳石。進一步輸入外勞已成為不能迴避的必答題,怎樣在輸入外勞及保護本地勞工權益方面取得平衡,正考驗着特區政府的智慧。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悅琴)「縱然今年因為市道問題,私營地盤工程量減少,但建造業依然欠缺工人,『釘板』、『落石屎』、『渠務』等工種最欠缺工人的,估計現時市場欠缺逾1萬名建造業工人,而政府早前推算到2028年會欠缺逾4.5萬名建造業工人。」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由於時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甚少願意加入建造行業,建造業老齡化及即將迎來退休潮問題嚴重,適量輸入外勞依然有迫切性,否則會影響利民設施落成,窒礙香港的發展。本港主要發展商新地指人手緊張拖慢項目進度,令建築成本上升,削弱香港整體競爭優勢,建議政府「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應由目前主要對象是公營工程合約,進一步開放至一般私營工程。

林健榮指出,香港每年至少有2,500億元的工程才可以滿足全港建築地盤的工人的需求,目前全港約有63萬名註冊建造業工人,估計實際活躍於建築業的工人約20多萬人,然而商會調查顯示,目前本港建造業工人缺口逾萬人。由於技術工人的結構性短缺,加上勞動力老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整體生產力下降,許多建造工程項目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結果是令香港的建築成本飆升至全球最高水平。

 
香港建造商會會員「建造業勞工需求調查」

建築成本冠全球 削弱競爭優勢

今年6月中,全球建築管理諮詢機構Turner & Townsend發表的市場調查指出,2024年香港的平均建築成本預計上漲4.8%至每平方米4,500美元,在全球91個調查城市中排名第9,超越日本東京,是全亞洲建築成本最高城市。調查指出,香港之所以成為亞洲房地產建築成本最高的城市,主要原因是熟練勞動力短缺和穩定的市場需求。

林健榮認為,香港的建築成本冠全球,主因政府推出工程與批出的時間有差距,形成時常會出現「有工無人做」資源錯配問題。他指,1999至2008年金融風暴以及美國次按危機引發全球經濟不景氣期間,本港的建築量持續下降,流失大量人才;為了重振經濟,香港建造工程量總值自2009年突破1,000億元後,逐年拾級而上,5年間翻了一倍,即使到新冠疫情期間仍沒有明顯跌幅,去年更攀至巔峰逼近3,000億元,「可惜新入行的年輕人少,導致目前技術工人短缺和建造業工人老化問題愈加嚴重。」

年輕人入行少 工人老化趨嚴重

政府統計處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年屆50歲或以上的建造業工人約有284,000人,佔建造業工人人數45%。技術工人當中,年屆50歲或以上的比例更高,達63%。建造業議會去年7月發表《建造工程量預測》,展望未來10年(2022/23至2031/32)香港的建造工程量每年將達2,400億元至 3,750億元(以2022年9月價格計算)。林健榮贊成特區政府保持有序持續的公營工程量,達至供求平衡,才可以留住建造業人才。

 
本港50歲以上佔近半人口

去年特區政府因應建造業界的需求而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規定申請的建築公司只容許相關外勞於兩年內在所申請的工程內工作,林健榮指出,現時實際出現的情況是,申請輸入外勞到他們來港工作會有時差,相關的建築公司可能於等候外勞來香港期間已中標另一單工程合約,而相關外勞的工種其實只需半年至一年已可完成申請時的工程,但相關建築公司又不可以請他們到旗下另一個工程幫手,出現浪費人力的情況,因此,他建議特區政府作出彈性安排,放寬輸入的外勞可在兩年內於同一建築公司旗下工程工作。

冀輸入外勞擴至一般私營工程

此外,「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的主要對象是公營工程合約,私營工程未能參與。作為本港主要發展商之一,新鴻基地產在香港擁有眾多在建項目,旗下亦有建築公司負責相關建築工程,新地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亦表示,目前多個地盤均面對較為嚴峻的人手不足問題,短缺涵蓋各個工種,熟練工人以至技術人員的空缺率都超過兩、三成,以至個別工種更達到六、七成。

新地認為,無論是公營或私營項目,人手緊張難免拖慢項目發展進度,亦會令建築成本上升,從而削弱香港整體的競爭優勢;又指假如「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日後開放予一般私營工程,新地將積極考慮參與。

【拆局】學者:引入外勞解燃眉之急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香港經濟正逐步復甦,各項基建上馬及刺激經濟措施齊發,惟本地人力供應追不上市場需求,除了有礙復常步伐,亦有機會損害本港長遠競爭力。參考特區政府早前估算本港未來五年勞動力短缺問題嚴峻,推算2028年勞動力缺少18萬人。有學者認為,本地人手短缺原因多,如受香港整體人口結構呈老化,以至本地某些行業出現資源錯配等,建議政府為本地人力短缺問題進行深度分析,並考慮就特定產業適當地輸入外勞,長遠可考慮從城市規劃出發,如將香港「界線」北移等。

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本港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原因之一是工種錯配。以建造業為例,時下不少年輕人選擇攻讀商科等相對受歡迎科目,令本地工科生的供應不足,加上部分人亦不願意入行等,他建議可考慮向內地適當地引入人才,解決目前人手不足問題。

 
建造業最缺乏人手的工種

長遠需做好人口規劃培訓

鄺家麒亦認為,目前香港的人手短缺並非建造業獨有,而引入外勞亦有機會影響本地人的飯碗,故他建議政府先為本地人力短缺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必須確保輸入外勞的產業的確正面對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不要盲目追求輸入外勞的數字,迎合某些行業的訴求。長遠而言,本地需做好人口規劃及培訓,確保本地人才供應。

參考2023年全港人口統計,本港年齡中位數升至超過46歲,面對本地高齡化等社會人口結構問題,不少市場人士憂慮日後本地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更趨嚴峻,鄺家麒則認為香港既然屬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未來可考慮研究將香港「界線」北移。他解釋,有關建議可參考澳門從珠海等地引入勞工模式,因應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便利,未來可考慮放寬在港工作的外勞,放工後可返深圳等城市,從而把居住相關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亦有助解決本港迫在眉睫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勞福局上月發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推算2028年勞動力缺少18萬,其中「熟練技術人員」將尤為短缺,料將有約6萬空缺。倘以產業劃分,建造業料最缺人,將現4.5萬至5.5萬個空缺,然而香港人手短缺非建造業獨有,其他行業普遍亦有人手短缺情況,如以「八大中心」計算人手,則最缺科技、人工智能等人才。

建造商會:人手欠逾8% 需藉各渠道填補

(記者 梁悅琴)本港建造業人手短缺情況持續。香港建造商會每年均進行兩次商會會員「建造業勞工需求調查」,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指出,自去年特區政府宣布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以來,商會進行了三次需求調查,勞工短缺的情況已略有改善,由去年11月的供應與需求相差14.5%,降至今年4月供應與需求相差8.22%,最新一次的調查剛於今年11月完成,由於今年私人工程量減少中,估計會再現輕微回落,但依然有一定工種是欠缺人手。

樓宇工程木模板工缺超22%

香港建造商會於今年4月發布的調查顯示,調查當日有27,957名工人工作,出缺崗位有2,505個,供應與需求相差8.22%,推算當日全港工地欠缺11,360人。工人人手短缺情況較對上一次調查有輕微改善,對上一次調查當日有48,406名工人工作,欠缺8,208人,供應與需求相差14.5%,該會推算當日全港工地欠缺18,431人。

建造商會表示,調查顯示,木模板工(樓宇工程)為最缺乏人手的工種,短缺人數為183人,供應與需求相差達22.15%,其次是鋼筋屈紮工短缺人數為145人,供應與需求相差達17.88%,電氣裝配工的短缺人數為134人,供應與需求亦相差達11.91%。

政府已批9731個輸入配額

特區政府去年7月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後,首四輪申請連同補充勞工計劃之前已批准並計入計劃的703個配額,當局已批出9,731個輸入勞工配額,而第五輪於今年7月接受申請,接獲18項申請,涉及合共約1,750個配額,發展局決定此輪所有申請不予批出配額。林健榮指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有助紓緩業界人手短缺問題,以及填補缺乏的人才,協助工程按進度進行。惟目前人手仍然短缺,仍然需要繼續透過各種渠道填補人才空缺。

細項目用MiC成本高 慳人手科技未普及

(記者 梁悅琴)面對土地和房屋日益迫切的需求,再加上本港基建工程量巨大,建造業人手不足及老年化問題困擾多時,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業界採用高效建築,例如「組裝合成」MiC建築法等,以提升建造業的生產力和成本效益。然而「組裝合成」須具規模的項目才能發揮到其成本效益,應用在小型項目上成本反而更高,故現時以公營部門採用為主,私人發展商多抱觀望態度,形成建造業並未能因為有MiC而減少對人手的需求。

「組裝合成」建築法是透過「先裝後嵌」的概念,「組裝合成」建築法有助紓緩本地建造業當前面對的一些挑戰。多個公營及非政府機構包括香港房屋委員會、香港房屋協會、市區重建局、醫院管理局等,已經開始採用或試行「組裝合成」建築法,有關項目已超過70個。

新建築法減少約70%現場人手

華懋集團為全港首個採用「組裝合成」MiC建築法興建私人住宅的發展商,長沙灣東京街的「瑜悅」為集團首個採用此建築技術的項目。華懋集團發言人指出,採用MiC可減省工地施工工序,能減少約70%現場人手,即使面對本地建造勞工短缺,亦能保障項目的施工進度。同時亦能減少施工時所產生的廢物,預計可減少68%建築廢物、75%噪音及減少碳排放,減低對附近社區帶來的滋擾。

華懋指出,若果能夠更廣泛應用,可降低建築成本。除了長沙灣瑜悅外,集團已計劃在東涌牽引配電站大型私人住宅項目中採用「組裝合成」MiC建築法。

新鴻基地產也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稱,新地也正就旗下項目採用「組裝合成」進行相關研究,成效則有待觀察。

不過,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坦言,「組裝合成」MiC建築法可以達至「靚」、「快」、「環保」,唯獨建築成本未夠「平」,令私人發展商卻步。他指出,由於工序大部分於工廠製造,是固定的機械化生產,工人只需在地盤組裝,的確比傳統建築快20%至三分之一的建築時間。但由於現時買家對MiC建築法的樓宇質素未有足夠信心,而且必須一個個組裝件加一個盒保護來運送至地盤,運輸成本貴,加上目前生產MiC物料供應商不多,材料成本自然高。

構件運輸成本貴 欠剪裁彈性

此外,MiC建築法的房與房之間的牆身都是主力牆,如果市場喜好由兩房變三房,便令項目欠缺剪裁彈性,儘管政府容許採用此建築法的項目提供數個百分點的樓面面積豁免,但對於私人發展商而言,則欠缺誘因,導致未能普及。

他認為,要令建築成本大幅下降,必須要供應鏈生態環境是自由市場競爭才可,同時政府亦應該簡化審批程序以加快建屋時間,及容許房與房之間的牆身改為非主力牆,以增加靈活性。

責任編輯:                  木羽

加拿大以违反人权为由宣布对中制裁 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

2024-12-12

1金3银!科大讯飞在三大国际设计比赛中获奖

2024-12-12

万科物业发布“智选”产品 “弹性定价”开创行业先河

2024-12-12

「HELLO PANDAS 熊貓駕到」戶外嘉年華在香港舉行

2024-12-12

多名外國政府官員讚香港極具活力與現代化 期待加強與香港的聯繫與合作

2024-12-12

日本人氣居酒屋屯門開首店 串燒全部統一價29.9元

2024-12-12

人手短缺逾萬人 香港建造業如何拆局?

2024-12-12

资本市场锚定科技创新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12-12

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 A股大消费板块持续活跃

2024-12-12

“南水”十载润北方——南水北调东中线10年调水超765亿立方米、惠及1.85亿人

2024-12-12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享过渡期税收优惠

2024-12-12

我国计划到2029年建成约1万个中医优势专科

2024-12-12

山东东营考核

2024-12-12

海军海口舰技师周帅:用心守护战舰“心脏”

2024-12-12

无界公园里 民生细节多——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看北京“千园之城”建设

2024-12-12

大风预警!内蒙古甘肃等局地阵风将可达6至8级

2024-12-12

迎峰度冬煤炭供需“三高一降” 天然气保供能力再提升

2024-12-12

打击电诈新规12月1日起施行 联合惩治切中犯罪“七寸”

2024-12-12

中老年沉迷直播间购物 近七成受访者与长辈因此发生分歧

2024-12-12

近七成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

2024-12-12

看“大国重器”如何加持南水北调 记者探访“穿黄工程”

2024-12-12

新发放贷款超万亿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见成效

2024-12-12

俄外交部称乌方袭击国际原子能机构车队

2024-12-12

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去年首次突破1500亿元

2024-12-12

上山遗址新发现:1万年前先民就能酿酒 为东亚最早

2024-12-12

我国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稻米酒

2024-12-12

未来几天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 西北华北局地有弱降雪

2024-12-1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

2024-12-12

推动中美关系稳下去好起来向前走

2024-12-12

漫评:中欧班列“乘风起”以线织网驶向幸福路

2024-12-12

法国专家:中美合作对全球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

2024-12-12

数十名以色列定居者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大院

2024-12-12

韩国警方、公调处和国防部成立紧急戒严联合调查机构

2024-12-12

韩国警方特别调查团:未能进入总统办公室进行扣押搜查

2024-12-12

人道救援组织:苏丹面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2024-12-12

阿富汗临时政府一部长在喀布尔爆炸中身亡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