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今年適逢二戰結束80週年,香港二戰時期軍事遺蹟的探索價值日益受到關注。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撥款贊助,最近完成了一項關於香港槍堡遺址通行性的研究,為歷史遺存保護與活化開闢新路徑。不僅為香港軍事遺產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更開創性地將口述歷史、地圖繪製與現代測量技術結合,展現香港在戰爭遺址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研究團隊由該系教授蔡鴻達、黎偉聰及何志榮領導,針對二戰時期英軍與日軍在香港建造的槍堡遺址進行系統性調查。這些遺址散佈於海拔3米至500米的陡峭沿海地區與崎嶇山野,極具歷史與軍事研究價值。研究團隊於2024年12月開始對醉酒灣防線槍堡和日軍槍堡進行實地考察,並於2025年5月完成。透過實地考察,確定通往醉酒灣防線槍堡沿線59個現存槍堡(見圖1)以及其他4個日本槍堡羣的最新可使用通道,並製作詳盡資訊表,標註難度等級與具體位置,完整的研究報告將於2025年12月提交給政府,並將於同月刊登。
香港二戰槍堡已有80多年歷史,可分為三類:
(甲)醉酒灣防線槍堡:由本港承建商為英軍建造,遍布香港大陸地區,從清水灣半島(牛尾海),沿九龍山脈直至荃灣一帶(醉酒灣)。醉酒灣防線曾建有至少93個槍堡,戰後或被毀壞或加改用,至今仍倖存59個。
(乙)港島槍堡:由本港承建商為英軍沿港島山脊和海岸線建造,港島曾建有至少93個槍堡,現僅剩 24 座。
(丙)日軍槍堡:日佔期間(1941 年 12 月至 1945 年 8 月)日軍強迫新界居民勞動修建,這些倖存槍堡位於新界東北部(鹿頸、山咀和白虎山)。至於新界東南部(西貢黃竹洋)和大嶼山隔海相對的新界西南部(大欖涌一帶),槍堡羣已完全被摧毀。(此類別丙的日軍槍堡可能用於鎮壓東江縱隊和其他抗日遊擊隊。)
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多項迫切問題,包括處位於熱門行山路線的槍堡缺乏旅遊標示;幾乎所有遺址均被植被覆蓋;原有通道因灌木叢生難以通行;部分槍堡更被多刺植物包圍,反映氣候變化對遺跡保存的影響。團隊在勘察中更有新發現,如城門角PB425號槍堡的右側射擊孔原先被泥土掩埋,經清理後重見天日。
團隊可將三類槍堡評定為重要建築遺產;在合適位置建造標準觀景台連接遠足徑網絡;於熱門路線設置標示;動員義工季節性清理通道,並擴展現有展示牌計劃,為麥理浩徑與衛奕信徑沿線的8處槍堡提供旅遊資訊,並規劃香港科技大學沿海槍堡群的新行山路線。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