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晉港青年匯 「山西機遇行」 的參與者,我懷著對歷史文化的好奇與探索之心,踏上了這片承載著千年文明的三晉大地。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與文化探訪之旅,起初在我看來,只是一次增長見聞的經歷,未曾想卻成為一場深刻的文化覺醒,讓我對山西乃至中華傳統文化有了全新的認知。
我的實習地點是晉商博物院,擔任導覽員並協助遊客存包。雖自幼學習普通話,但為了更精準地向遊客講述晉商 「匯通天下」 的票號傳奇,我仍下了不少功夫打磨講解詞,力求將那些塵封的歷史故事生動地呈現出來。
細細觀賞展櫃中泛黃的匯票,那些蠅頭小楷蘊含的商業智慧與誠信理念,彷彿穿越百年時光,清晰地展現在我眼前。存包處的工作看似平凡,卻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上海阿姨會為我細緻的講解點頭稱讚,太原大爺會興致勃勃地跟我聊起晉商與香港早年的貿易往來,這些鮮活的互動,讓歷史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而成為可觸可感的生活印記。
除了豐富的實習生活外,「山西機遇行」的主辦單位、香港山西總會還安排我們去山西各地旅遊,了解山西文化,項目組帶領我們探訪的第一站是平遙古城。這座古城正是票號故事的誕生之地,我們參觀了日昇昌票號的舊址,我仔細觀察着那些陳列在展櫃中古老的賬本,上面的每一筆賬都記錄都清晰工整,字裡行間透著晉商 「利以義制」 的經營信條。這一刻,我突然領悟到,這與香港所秉持的 「穩健營商」 精神內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些曾在書本中讀到的晉商故事,此刻如同古城牆磚縫裡的青苔,在我心中蔓延生長,勾勒出一幅鮮活的歷史畫卷。
之後,我們來到了陽泉。首先前往百團大戰紀念館,懷著崇敬之心為革命先烈獻花。步入紀念館,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銹跡斑斑的武器、一段段詳實的文字記載,無聲地訴說着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講解員深情講述着百團大戰中戰士們浴血奮戰的故事,當聽到八路軍戰士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堅守陣地、奮勇殺敵時,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站在紀念碑前,望著那朵朵潔白的菊花,耳畔彷彿迴盪起當年戰士們衝鋒的號角,心中滿是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與緬懷,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今日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陽泉,我們還感受到了紅色企業的魅力與現代科技的活力。百度雲計算中心的數據大廳裡,一排排服務器如沉默巨人,閃爍的指示燈跳動着科技脈搏,依托陽泉的能源與區位優勢,這裡已成為華北重要的雲計算樞紐;而有著悠久歷史的陽泉閥門廠,老廠房與新車間相映成趣,從革命年代為前線生產配件到如今研發高端產品,始終堅守的工匠精神,恰似晉商鑽研業務的執著,是企業長盛不衰的秘訣。
喬家大院這處標誌性文化打卡點,自然是行程之一。當暮色為青磚灰瓦鍍上暖金色,院中的紅燈籠亮起,光暈透過鏤空的燈面在石板路上投下細碎花紋。駐足於磚雕照壁前,「百壽圖」 裡每一筆紋路都藏着巧思,有的以仙鶴銜芝構成壽字輪廓,有的用纏枝蓮紋纏繞出吉祥寓意。指尖輕觸牆面凹凸的肌理,彷彿能觸到當年匠人刻刀下的溫度,這精雕細琢裡,藏着晉商對生活的熱忱,更體現出他們融於血脈的藝術追求。
在大同的雲岡石窟,我們更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佛教文化。石窟中,端坐的大佛在大雨中更顯莊重與溫柔,當講解員介紹第20窟的露天大佛歷經千年風沙依舊巍然屹立時,我內心湧起對古人智慧與毅力的深深敬佩,兩處文化瑰寶雖各有風骨,卻同樣彰顯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離晉之際,我的行李箱裡裝滿了這份獨特的記憶:雲岡石窟的文創小佛、喬家大院的磚雕拓片,還有晉商博物院贈送的復刻匯票。飛機穿越雲層時,我深切體會到這場旅程最珍貴的意義 —— 它讓我在三晉大地的文化根系中,找到了自己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的紐帶。原來,文化的共鳴從不因地域而阻隔,它早已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血脈之中,成為一種無需言說的默契與認同。
「晉港青年匯·山西機遇行」2025山西實習學員、香港理工大學一年級張梓炎
0 已點過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