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对黑龙江奋力推进农业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安排部署。
过去五年,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绿色农业为鲜明导向,大力实施农业振兴计划,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扎实推进农业“五化”,粮食产量突破1600亿斤,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储备量均居全国第一,大豆产量保持全国40%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7亿亩,“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
为落实好黑龙江省委全会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五年,黑龙江省“三农”工作将从五个方面聚焦发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聚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坚持多种粮、种好粮,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力争到2030年粮食综合产能达到2000亿斤,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优质“龙江粮”。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率先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建设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聚力统筹发展“四个农业”,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发展科技农业,着力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赋能现代农业,建设全国智慧农业引领区,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把国家黑龙江大豆种子基地建成种业创新高地。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发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打造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供给基地。发展质量农业,着力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发展品牌农业,扩大定制农业规模,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持续提升“黑土优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聚力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实施高端肉牛“百千工程”,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发展壮大鹅全产业链,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实施冷水渔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品量质双增,建设优质冷水鱼供应基地。发展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壮大林菌、林果、林下养殖等产业,建设寒地果蔬和生态森林食品生产供给基地。
四是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等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结合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让黑龙江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强化精准帮扶和兜底式保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五是聚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基层抓粮积极性。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农房,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让农民既有“种粮有奔头”的更大底气,也有“生活有甜头”的更多幸福。
作者: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岳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