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当前位置:新闻 > 食品 > 正文
第二届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在京举行
2025-10-17 来源:新华网

10月16日,作为庆祝第56届“世界标准日”的重点活动之一,“第二届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汇聚了来自标准化、知识产权、反垄断行政主管部门与司法机关有关同志,以及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代表。会议围绕“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的核心主题,深入探讨前沿态势,共商机遇挑战,为推动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成果发布环节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昆主持,会议发布了《标准必要专利发展报告(2025年)》(中英文版),并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创新工具——“标朴洞察·Insight SEP”(以下分别简称“2025年版报告”和“标朴洞察·Insight SEP”)。2025年版报告延续并深化了2024年版报告的编写宗旨与功能定位,全面、系统、客观展现了2024至2025年间国际国外国内标准必要专利的整体发展态势。相较于2024年版,2025年版报告覆盖更全面、分析更系统:不仅分析了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专利信息披露情况,还归纳了中国、美国、欧盟等9个主要国家(地区)的标准必要专利发展态势,针对性研究了我国重点产业的标准必要专利发展情况,并深入阐述了地方关于标准专利协同的实践探索。报告旨在为政府决策、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权威参考。“标朴洞察·Insight SEP”创新工具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顺应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趋势,运用“人工智能+”思维自主研发的集成“数据底座+智能模块+解决方案”的创新工具。它提供了标准必要专利权威综合数据库、智能辅助工具包及定制化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国际国外国内标准必要专利相关数据的结构化分析、要素化检索、可视化呈现与智能化应用等核心功能,为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主旨演讲环节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夏英主持。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欣丽,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原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外交学院法学教授金克胜,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等重量级专家学者,先后围绕标准必要专利规则博弈、FRAND原则下软法对价法律适用、司法视角下的标准必要专利治理、5G技术中标准与专利协同等前沿主题作了深刻阐述,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圆桌对话环节设置了四场深度讨论,分别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标准专利协同的机遇和挑战”“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标准必要专利治理的格局和趋势”“国内外专利池政策导向、发展模式、许可实践的新趋势”“标准必要专利实践广域化发展趋势下许可的难点和焦点”四大主题展开,分别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勇,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民商事审判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丁文严,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宁立志,和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国斌担任主持人。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的20余位专家代表参与对话,就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实践经验和未来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碰撞出诸多智慧火花。

王昆指出,“标准与专利协同发展”不仅涉及标准化领域,还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焦点与重点问题。标准与专利协同关系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众多产业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值得共同关注、长期跟踪、深度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标准化研究机构,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汇聚各方精英,打造国家级前沿交流平台、高端科研平台以及重要成果发布与需求对接平台,持续将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打造成为该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年度性品牌会议,为构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创新发展格局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的举办,为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发展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各界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对于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破解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