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在內地專家指導和協助,以及特區政府漁護署支援下,專家團在赤洲成功挖掘約30塊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香港文物探知館庭院的臨時工作室定於12月20日(下周五)開放,展出經清修的恐龍化石及其他在港發現的化石。有研究恐龍化石的本地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上述發現顯示,恐龍曾廣泛地在香港存活過,相信除了赤洲,鴨洲、大埔八仙嶺等地亦有機會發現恐龍化石,期望政府派遣專家團繼續研究、挖掘,找出其他恐龍化石。
早前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後,赤洲被圍封作進一步挖掘。特區政府發展局昨日表示,古蹟辦與漁護署將聯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以及香港、內地和其他地方的專家及研究機構合作,繼續推展恐龍化石清修及相關研究,鑑定赤洲恐龍的種類,以及探索香港遠古時期的古生態面貌。
漁護署署長今天撤銷封閉船灣(擴建部分)郊野公園內的整個赤洲,發言人提醒赤洲位置偏遠,島上沒有適合登島及遊覽的配套設施,呼籲市民不應冒險登島。
下周五可親睹恐龍化石清修
香港文物探知館庭院的臨時工作室12月20日開放,古蹟辦將會安排市民現場觀看化石清修工作,並展出經清修的恐龍化石及其他在香港發現的化石,例如水生動物介形蟲和菊石及蕨類植物;古蹟辦與漁護署亦會繼續舉辦公眾講座和古生物工作坊。
學者倡探究鴨洲荔枝莊
本地恐龍專家、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動物死後的屍體可能會被雨水、海水等沖走至其他地方,形成化石,遠離動物原本生活的地方,今次在赤洲發現恐龍化石,足證香港曾有恐龍棲息,而且不僅赤洲,鴨洲、大埔八仙嶺、西貢西郊野公園的荔枝莊,都有適宜保存化石的石層,有可能埋藏恐龍化石。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