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挑花眼”背后暗藏同质化内卷

中国证券报2025-11-26

“现在的理财产品数量实在太多了,产品系列也多,别说是投资者,有时候连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搞不清楚!”某城商行理财公司首席投资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直言。11月25日,记者在中国理财网搜索发现,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已超3.8万只,仅11月以来新发的理财产品就超过1900只。

此外,部分理财产品名称超过20个字,“瑞盈”“美好”“锦上添花”等吉祥词汇高频出现。有的理财产品还下设多个子份额,投资者直呼“挑花眼”“看不懂”。记者调研发现理财产品数量庞大、名称雷同,使得投资者对其特点、未来表现等难以琢磨,只能靠历史收益率或业绩比较基准来排序挑选。

投资者直呼“挑花眼”

“想通过银行App购买理财产品,结果在产品一栏翻了好几页都看不到底。理财产品名称都差不多,有些会把最短持有期融在名称里,这样还能好一些。仅看手机页面,那么多产品根本分不清。我一般都点‘收益率从高到低’按钮,选收益率最高的几款产品。”北京投资者李女士的困扰是不少投资者的共同感受。

面对数万只理财产品,多位受访者表示,自己犯了“选择困难症”。投资者往往很难通过理财产品名称来判断其具体特征。类似“添利”“增利”“幸福”等寓意吉祥的词汇,高频出现在多家理财机构的产品名称中,这样虽能描绘出收益愿景,但无法展现投资策略、风险属性,难以辅助投资者进行初步筛选。

“目前,理财产品的分类不够细,主要是依靠银行或银行理财公司品牌,以及风险等级来区分,不同公司的产品名称和风险特征较乱。”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名称与产品具体特征关联度弱化,使得产品名称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投资者难以通过名称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策略等有初步了解。

某城商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理财公司内部对产品有很多细分定位,并不局限于风险等级、投资性质等指标。例如,公司会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仓位、久期等对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对外往往会以不同的产品系列名称来标示,但各家理财公司的分类及命名标准不一致,有时会让投资者感到困惑。”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产品名称雷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财机构产品设计同质化、品牌特色缺失的现状。当产品名称无法提供有效信息时,投资者便只能转向篇幅较长、专业性较高的产品说明书等文件获取信息,无形中增加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难度。

影响理财服务透明度

“各家理财机构为了争夺代销渠道的产品排期资源绞尽脑汁。从好的方面看,客户的选择变多了;从不好的方面看,这会让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理财机构内部专业性分工不明确,导致资源浪费,投资者并不知道产品背后是哪个团队在管理,很难做出选择。”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发行这么多产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财公司内卷严重。

事实上,在资产荒背景下,优质高息资产难寻,绝大多数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往往采取相似的“固收+”策略,导致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趋同。机构在产品命名和营销方面又习惯堆砌专业术语,导致产品名称高度相似,让投资者难以一眼就区分出理财产品之间的核心差异。

不仅如此,部分理财产品下设A款、B款、C款等多个子份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此举主要是理财机构针对不同客户类型、起购金额或费率结构进行分层,通过差异化的业绩比较基准或费率来吸引不同客群,本质上是一种对商业效率的考量。

同时,代销银行可能会要求理财机构定制不同份额来匹配本地客户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设置不同份额,理财产品管理人可以在同一个产品“外壳”下,根据不同渠道的销售成本和客户的议价能力,精准设定不同的费率。这样既能满足客群的需求,又能避免频繁设立新产品增加运营成本和监管报备负担。

然而,种类繁多的子份额给投资者带来了困扰。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目前行业对于理财产品下设子份额的命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投资者不仅难以横向对比不同理财机构的产品,甚至面对同一家理财机构的产品也容易犯“选择困难症”。这种复杂的份额设置提高了投资者的认知门槛,客观上降低了理财服务的透明度和友好度。

从做大货架到做强策略

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产品数量过多且高度同质化的问题,理财机构需要从做大货架转向做强策略,并从产品销售转向投顾服务。多位理财公司人士表示,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持续优化。

“理财行业的优势是立足于绝对收益,控制产品净值波动,并在此基础上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平。未来,各家理财机构将回归到投资策略上,在对投资者进行分类分层的基础上,以大类资产配置来实现不同风险偏好及投资期限的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目标。”上述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在北银理财多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林彦博看来,理财公司应突破对传统固收类资产的依赖,深挖项目类资产价值,重点布局基础设施REITs等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捕捉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通过量化指数增强策略、券商浮动收益凭证、FOF投资等工具化产品抓住市场红利;开拓跨境投资渠道,通过多种策略配置海外高息资产。

曾刚建议,理财机构应进行产品“瘦身”与整合,对于策略雷同的迷你型产品,应建立常态化的清退或合并机制。在产品布局上,应避免单纯通过微调期限或起购金额来新发产品,而应真正基于投资策略,如纯债策略、混合策略、挂钩衍生品等,构建清晰的产品线,打造辨识度高的品牌系列。

此外,曾刚建议,理财机构应将工作重点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根据客户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在复杂的产品货架中筛选出最为合适的产品,而非仅仅把上新多少产品作为业绩指标。

专家还表示,理财行业应强化信息披露的易读性与标准化。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可推动建立统一的产品命名与份额编码规范,理财公司也应对产品设计等信息披露得更详细,避免使用模糊的“固收+”标签。

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完成北冰洋上空飞行任务

2025-11-26

印尼山体滑坡遇难人数升至17人

2025-11-26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

2025-11-26

超级冰滑梯、林海围炉……解锁新体验!特色冰雪活动拉满冬日文旅期待值

2025-11-26

直播|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功能界批發及零售界)

2025-11-26

立法會選舉|陳國基曾國衞今早將講述派心意謝卡安排

2025-11-26

中九龍繞道(油麻地段)下月21日通車 路政署進行最後階段工作

2025-11-26

“休眠”银行卡注销流程烦琐 专家建议:打通流程壁垒

2025-11-26

郎平获国际奥委会教练员终身成就奖

2025-11-26

中国女足热身赛胜伯恩利女足

2025-11-26

米兰冬奥会圣火火种采集仪式将转至室内举行

2025-11-26

【光明时评】全运会看点不止于竞技

2025-11-26

新赛季WCBA揭幕战将于11月30日打响

2025-11-26

“老牌药企”子公司补缴千万税款

2025-11-26

当心“美丽代价” 问题饰品镍含量超标

2025-11-26

富贵鸟辟谣“破产注销”:品牌已易主,运营一切正常

2025-11-26

冬装市场里的消费启示

2025-11-26

拥抱户外赛道,耐克在中国“跑野”破局?

2025-11-26

小心!你收藏的邮票可能是文化渗透的“软刀子” 国家安全部提示

2025-11-26

中华诗词青少年系列公益活动启动 在多元化文化实践活动里感受中华诗词之美

2025-11-26

年轻人缘何愿为“体验感”买单?

2025-11-26

工作周期压缩近半 第一次应急发射任务如何确保“万无一失”

2025-11-26

透过最新数据感知中国活力 “物畅其流”推动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5-11-26

理财产品“挑花眼”背后暗藏同质化内卷

2025-11-26

银行理财加速“入圈” 资管协会更名开启行业协同新篇章

2025-11-26

银行股增持潮起 股东用资本投票

2025-11-26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仍有空间

2025-11-26

大行下沉,小行怎么办

2025-11-26

个人养老金三周年!银行竞争转向“留客下半场”

2025-11-26

泰国洪灾已致41人死亡

2025-11-26

烟火里的中国|熊喵来了:一碗火锅,读懂中国餐饮的青春与韧性

2025-11-26

一组海报看我国冰雪产业迈向万亿级发展新阶段

2025-11-26

多地探索盘活存量房屋 明确四大实施方向

2025-11-26

贵阳高新区南园·智谷项目规划方案出炉 现已进入批前公示阶段

2025-11-26

美研究显示大麻成瘾人数激增而求助比例下降 专家指高效力产品泛滥成隐患

2025-11-26

加沙重建国际会议因局势不稳延期 阿媒称缺乏持久和平保证

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