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為配合預計明年第四季起推行的社區藥房計劃,基層醫療署今日(30日)公布社區藥物名冊的運作機制,並推出《基層醫療社區藥房指引》。名冊推出初期,將以「慢病共治計劃」的藥物名單為基礎,涵蓋超過100項藥物,並會根據病人的需要逐步擴展,長遠可望涵蓋多達200至400項藥物。
醫務衞生局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介紹,社區藥物名冊將涵蓋基層醫療常用藥物,包括預防性藥物、慢性疾病管理藥物(如糖尿病及高血壓藥物)及治療偶發性疾病所需藥物。張偉麟表示,名冊設有三個層級類別,第一層以非專利藥物為主,此類藥物供應商眾多,醫管局將透過公開投標及報價選取供應商,佔比達八至九成,按藥項及配發期計費,不論具體藥粒數,每個配發期收取固定費用;第二層涵蓋個別專利藥物及指定藥物類別,政府將透過邀請報價方式確定供應商,主要應對基層醫療中需使用專利藥物的常見疾病治療需求,按照藥項及藥量計費,費用低於市場價但高於醫管局採購價;第三層則為特別藥物類別,未來將根據基層醫療服務拓展、市民需求變化調整,待前兩層機制運行成熟並收集意見後再納入。
張偉麟指出,社區藥房計劃將惠及醫管局病人及醫管局院舍病人,以及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參加者。醫管局病人在首次就醫後,由醫管局藥房提供初始藥物,後續需重配時,可就近前往社區藥房辦理,無需返回醫管局診所,解決複診間隔長、一次性領藥過多造成浪費的問題。
而醫管局院舍病人因常需一次性領取多種、多量藥物,導致院舍需儲存大量藥物、派藥工序複雜,社區藥房計劃將透過電子處方,由社區藥房直接將藥物配送到院舍,並配套電腦系統協助院舍精準派藥。
至於「慢病共治計劃」及其他基層醫療健康計劃的參與者,則可由家庭醫生以及參與社區藥房計劃的社區藥房,透過醫院管理局供應商獲取名冊內藥物。張偉麟指出,參與者透過計劃配藥,與私家醫生診所自費配藥相比,價格大幅低於市場水平。
張偉麟指出,社區方面,政府將在未來兩個月推出第一批招標書,覆蓋東區、油尖旺區、沙田區及元朗區4區;並在明年第二季及明年年底依次覆蓋剩餘14區,預計明年底第一批藥房啟動服務,未來計劃於每區設4至5間藥房。
院舍方面,政府將於明年第一季及第四季分兩批次推出招標書,每批次擬選2至3間藥房參與,預計第一批藥房後年啟動服務。每間藥房可服務多間院舍,覆蓋院友數量按藥房規模,從數百人至數千人不等,最終覆蓋規模待招標後確認。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