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由律政司與國際商會(ICC)香港區會合辦,連同ICC國際仲裁院組織的「國際商業仲裁培訓(PIDA 1)」昨日圓滿完成。為期3天的培訓匯聚了來自本地及國際的資深仲裁專家,透過模擬個案分析、小組討論及實務演練,深入探討國際仲裁程序中的各個關鍵環節,包括起草仲裁請求書、選任仲裁員、處理案件、模擬聆訊,以及執行仲裁裁決等。
署理律政司司長張國鈞昨日在社交平台發帖文表示,香港在國際仲裁方面具有傳統優勢,是世界公認的國際仲裁中心。根據倫敦瑪麗皇后大學最新發布的國際仲裁調查,香港獲評為全球第二受歡迎的仲裁地,亦是亞太區首選的仲裁地。去年提交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所有仲裁案件中,逾七成六屬國際性質,涉及爭議金額總額高達1,060億港元,參與方來自全球53個司法管轄區。
同時,香港與內地在仲裁保全及裁決執行方面的司法互助安排,更讓香港成為內地以外第一個及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允許以香港作為仲裁地並由指定仲裁機構管理的仲裁程序的當事人,向內地法院申請臨時措施。至今相關保全申請已達177宗,涉及保全資產總值近279億元人民幣。
張國鈞指出,是次培訓不僅提升了參與者對國際仲裁程序的理解,也展現了香港在推動仲裁專業發展方面的努力。律政司將繼續加強與國際機構合作,並積極拓展大灣區內的法律服務協作,包括籌建大灣區仲裁員名冊及設立跨境爭議解決平台,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