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環境及生態局日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宣布本屆政府將維持暫緩實施垃圾收費,本港餐飲、物業管理等各界對此表示歡迎,並指業界一直積極配合政府環保措施,包括有街市為檔戶增設指定廚餘回收桶,並安排定時回收,有助垃圾分類且提升環境衞生,有租戶指最重要是大家環保意識增強。餐飲業界人士表示,暫緩措施有助緩解業界經營壓力,望未來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推動行業環保發展。
政府暫緩推行垃圾收費措施,但社會各界堅持推行多方面的環保措施。為幫助商戶垃圾分類,將軍澳彩明街市為每個商戶提供指定廚餘回收桶,可掛在貨架上,使用方便,並有職員每兩小時回收一次。
負責經營多個街市的建華集團副主席凌偉漢表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暫緩措施能幫助業界節省開支,商戶普遍「鬆了口氣」。他觀察到,近年街市廚餘數量有下降跡象,這與回收工作的推進密不可分,未來會持續加強引導,助力香港實現環保與經濟平衡發展。
售賣冰鮮家禽類的檔戶黎小姐稱,以往做法是直接將所有垃圾倒入垃圾桶,現時廚餘垃圾有指定的回收桶,且有街市職員定時回收,方便快捷,「雖然做法上有少少改變,不過並不複雜,最重要是每個人都養成環保習慣,為減碳出一份力。」
售賣肉類的檔戶職員區先生說,見到市民們的環保意識普遍有所增強,不少人會主動提出用自帶盒或環保袋,額外提供膠袋的數量可較過往減少2成左右,「舊膠袋能夠照用,其實我覺得未必需要再推行垃圾收費,大家同樣越來越習慣做好分類回收。」
售賣冰鮮魚類檔戶職員周女士說,廚餘垃圾最易滋生蚊蟲和產生異味,現時兩小時回收的做法令整體環境更加衞生。「早前有些類似『袋中袋』等的建議,完全與環保背道而馳。」她認為,政府若要實行垃圾收費,應確保配套和管理完善,並征集業界意見後再推行。
在餐飲業界方面,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當前經濟尚未完全復甦,行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現在已是慳得一蚊得一蚊,例如像茶餐廳每日會產生10到20公斤廚餘,若正常收取垃圾費用,按月或按年累計絕對是一筆可觀的開支,暫緩措施能有助業界緩解壓力。」他稱餐飲業正積極配合環保舉措,包括開展廚餘分類,優化菜式設計以源頭減廢,並通過宣傳教育傳遞環保資訊,力求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推動行業環保發展。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對香港暫緩垃圾收費政策表示支持,他稱目前所有公屋都已配備廚餘機,私樓方面亦能做到每500戶就有一部機,整體廚餘量達每日3400噸左右,但本港廚餘處理設施存在明顯不足,目前每日僅能處理600至700噸廚餘。他建議可仿效深圳做法,利用全港十八區的工廈建立小型廚餘回收廠,完善配套設施,同時市民應主動做好分類,有助提升整體回收系統的效率。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