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是各類輸入勞工計劃的大前提,為打擊個別僱主濫用計劃,施政報告宣布由今日起,申請輸入侍應和初級廚師,僱主的本地招聘期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僱主亦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實地招聘會;另外,政府實施更嚴格的本地工人與外勞人數比例。同時,政府各部門會大力打擊非法勞工,包括提高情報收集,成立舉報非法勞工專線,以及組織更多跨部門聯合打擊行動。有消息人士指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實施滿兩年,相信大部分在港外勞陸續續約,屆時僱主亦要遵守新規定,並呼籲工人無須擔心舉報會被報復,因為舉報屬匿名。
勞工處自2023年9月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執行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目前計劃年限屆滿。
根據規定,僱主聘請的本地工人與外勞人數比例是「2比1」,即平均聘請一名外勞,需同時聘用兩名本地工人,但計算基數無限制,僱主可以用所有職位的數目來計算。不過,施政報告宣布,今日起,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這兩個工種時,本地招聘時間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其間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未能在本地請人才合乎基本資格申請外勞。
同時,本地工人與外勞的人手比例亦將更嚴格,改為以申請職位作計算基數,換言之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一名時,必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兩名。
外勞紓人力短缺 符港整體利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人口持續高齡化,導致本港勞動人口下降,適度輸入勞工有助紓緩人力短缺,符合香港整體利益,但強調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而聚焦在侍應及初級廚師,是因為這兩個餐飲業工種佔補充計劃的大部分。「成功的食肆需要多些人,不成功的食肆可能因倒閉,導致勞工要轉工。針對濫用我要打擊,真的有需求,我容許他輸入,否則店舖可能因不夠勞工導致結業,連本來無事的勞工都失業。」
政府消息人士引述數據指,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2023年中推出至今年8月,分別批出11,725個及8,648個配額;在今年7月31日,有5,435名侍應及4,034名初級侍應正在港工作,獲批比率分別約五成七及八成。
至於收緊工人人數比例的措施會否擴展至其他工種?消息人士表示,洗碗、食品加工等工種較難聘用本地人,認為按照現時制度處理便可。
跨部門打擊黑工 保障本地就業
此外,政府會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勞工,提高情報收集,成立舉報非法勞工專線,以及組織更多跨部門聯合打擊行動,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消息人士指,今年1月至8月接到的有關投訴個案共245宗,其中餐飲業佔177宗,消息人士又呼籲,若然本地工友面對非法勞工的情況,應致電舉報專線。
施政報告又透露剛展開的人力推算中期更新,會重點針對輸入勞工比例較多的行業,進行數據分析。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回應時表示,有關修訂對業界影響有限,「勞資雙方希望可取得平衡點,如果仍找不到應徵人士要輸入外勞,政府是無反對(輸入勞工),所以我們也不太擔心此方面對我們有影響。」
保障勞工政策
優化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要求
●2023年9月4日至今年5月31日,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獲批輸入勞工總數有61,056人
——當中26個放寬輸入勞工的職位獲批人數為30,896人;其餘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以及其他職位合共30,160人
——放寬輸入勞工的職位中,輸入最多勞工首兩位分別為侍應(9,910人)及初級廚師(6,979人)
●為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今日起計劃下申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時有新要求:
——僱主進行本地招聘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
——其間需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
——實行更嚴格人手比例,由現時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
——即申請輸入侍應及初級廚師各一名,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及初級廚師各兩名
●勞福局剛展開人力推算中期更新,重點針對輸入勞工比例較多行業進行數據分析
打擊黑工
●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勞工,提高情報收集,並成立舉報非法勞工專線
●組織更多跨部門聯合打擊行動
保障外送員
●立法完善外賣及送貨等數碼平台工作者的工傷補償機制
●繼續善用「數碼平台行業三方小組」
資料來源:施政報告、本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