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冬,上海地产蔬菜保供的话题热度便随着气温起伏,今年夏天的蔬菜保供话题热度,因为“叮咚买菜”在供应链生态峰会上亮出“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数人的120分”口号而与以往有些不同。
“7月底,叮咚买菜经营团队主动来农科院拜访,希望在蔬菜优质品种稳定性和标准化种植方面得到农业科技的支持,这是对蔬菜科研人员的信任,也是来自市场端的真实触动,上海地产蔬菜以‘优供’强‘保供’正当时。”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朱为民说。
高温下,上海市优质青菜品种试验基地测试品种的长势、耐热性、产量和品质场景。
上海蔬菜的消费趋势是健康、好吃、安全、方便、有趣且具有性价比,自2018年以来,上海地产蔬菜保供有力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渐渐浮现,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全国具有蔬菜种植自然优势的地区,得到了社会化服务和保鲜供应链的支持,上海地产蔬菜竞争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日渐凸显,上海蔬菜“保供”不得不直面上海市民喜爱外地蔬菜、上海菜农增收空间逼仄这两大问题。
困境之中,出路何在?“现在真的要倒过来了,要从终端开始做,让消费来引领育种。”朱为民阐述着“优供”逻辑,“先精准识别渠道和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再来提供对应的品种和技术方案,农民则进行高效、标准的绿色生产。”
回顾上海蔬菜保供的历史,曾经名扬海内外的“上海青”为了满足城市消费不得不屡屡“转型升级”,从夏季耐受35℃高温的“艳青”,再到秋冬季以糯甜口感赢得市场的“海青”,品种的迭代史,扭转了这片土地蔬菜生产的“先天劣势”,实现了本地绿叶菜周年供应。同时,一系列蔬菜绿色技术的集成应用,也积累了上海地产蔬菜的竞争力。2024年,上海市夏季青菜和鸡毛菜高产创建活动中,45家参赛合作社,7家实现了化学农药“零检出”,可见,用“安全”抢占市场获得效益已成共识。
8月20日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和市民代表开展优质青菜品鉴活动。
然而,曾经的蔬菜品种更新和绿色安全,主要是为了填补市场新鲜蔬菜的缺口,在外地蔬菜供给越来越“优而鲜”的时代,意味着上海应该尽快把好吃好看方便营养融进地产蔬菜的竞争力中,也就是说,通过上海蔬菜产业体系的重构,形成订单农业和标准化技术体系,农民敢种、会种、能赚钱。
记者采访得知,为了推动上海地产蔬菜以“优供”强“保供”的产业需求,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林果所相关团队先后推出了五彩花菜、“冰淇淋”茄子、水果甜椒、赏食百合、贝贝南瓜等独创新品种,生物所还创新推出了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的新品类蔬菜——藜麦菜,成为近年来上海市场难得的供不应求的地产蔬菜之一。
8月11日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汇吉农场藜麦菜长势喜人。
获得市场认同新品种的育成和新品类涌现的背后,是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以消费引领育种、以标准化栽培技术服务种植户的结果,随着上海市场蔬菜新品种、新品类的不断叠加,上海将“好品种”锻造成“好产业”,将“好产品”塑造成“好品牌”的蔬菜高质量发展路径必将日渐清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