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出台的19项举措中,明确提到要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正创新和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让“土特产”变身富民“金疙瘩”。
八月正是红薯膨大的关键时节,提蔓、追肥,天津农户杨耀林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田里忙碌。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今年杨耀林还新建了红薯深加工厂房。过去,当地的红瑶红薯虽品质优良,却因资金短缺,仓储加工能力弱,始终没能打开市场。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政府运用“财政+金融”双引擎模式,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金融机构推出的特色“红薯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户大额资金难题。
这一政策的落地不仅解决了农户和企业的融资难题,也推动了当地红薯产业的全面升级。
目前,当地红瑶红薯种植面积已经增至2万余亩,占据全国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不仅建成了种苗繁育中心、智能化存储基地、深加工中心,还开发出红薯文创IP,串联起周边农旅资源,产值已突破2.2亿元,昔日的 “土疙瘩” 真正成了富民 “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