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站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马营河村的玉米地边,望着自家长势喜人的150亩玉米田,村民姚艮虎总会想起7月末那场强降雨后的揪心场景。“当时看着积水里的玉米棒子,真怕这季庄稼就这么全完了。”他抹了把汗,语气里仍带着几分后怕。
危急时刻,县农业农村局的调度车呼啸而至。“县里调配的抽水泵一到,村干部立马组织我们架设设备。那些天,水泵的轰鸣声就没停过,硬是把我家40亩受灾地里的积水全排清了。”姚艮虎眼里泛起笑意,经过连续作战,村里所有农田的积水都退去了,这让大伙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积水排清后,不少农作物因暴雨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右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勇蹲在后所堡村的田埂上,拨开倒伏的向日葵茎叶,查看受损的根系后说:“这片向日葵倒伏不严重,必须抓紧抢救!”农艺师范宇一边扶起倾斜的向日葵茎秆,一边培上松软的新土,给村民们讲解:“这时候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当追施叶面肥,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增强抗倒伏能力,这样庄稼才能尽快缓过来。”
“咱做的就是给农民搭梯子的事,设备、技术、资金都是梯子。让他们能顺着往上走,把灾年的损失补回来。”张勇介绍,目前右玉县已完成全县受灾农田的排水工作,同时全面落实“一喷多促”措施——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混合喷施,一次作业就能实现促壮苗生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如今,除严重倒伏区域外,其余农作物长势正逐步恢复,4组农技专家团队将于9月上旬前指导完成36152.7亩受灾农田的打药工作,4家保险公司也已启动理赔前期工作。
这场救灾行动是朔州市全域防汛保秋粮的生动缩影。自今年初至8月6日,朔州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五成,右玉县更是达到常年同期的两倍。针对强降雨天气,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防汛减灾措施,市农业农村局连续下发紧急通知和技术指导意见,累计发布25条强降雨灾害预警信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发动农民群众开展疏浚沟渠、排涝降渍等生产自救。
作者:杨珏 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