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7月14日电(记者 沈美)“奶业在逆境中前行、在调整中提升,向好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7月13日,以“强科普、拓销路、提信心”为主题的第六届乳品消费研讨会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期间举办。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谈及奶业发展时表示:“面对生产增长、进口冲击和消费低迷‘三碰头’的情况下,中国奶业稳住了基本盘,行业在应对困难中展现了韧性,整个产业 ‘强了筋骨’,为后续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
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逆境中提升
谈及奶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卫琳表示,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逆境中提升,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模式加快推广,低弱产能持续调减,牛群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据奶站监测数据,截至今年5月,全国奶牛存栏量比历史高点减少6.8%;荷斯坦牛平均单产同比提升5.2%,达到10.2吨,在奶产量前五的国家中仅次于美国。乳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9%以上。
二乳制品供给种类更加丰富。灭菌乳国家标准修订发布,有效促进了液态奶加工质量水平的提升,在新标准的带动下,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高温杀菌乳、调制乳等高品质乳品供给更加丰富。乳品企业在巩固“喝奶”等传统品类的同时,积极拓展“吃奶”的新品类。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所显现。实施奶牛养殖提质增效行动,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措施降成本增效益。5月份,全国奶站监测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8.2%。大包奶粉和液态奶进口数量相较于历史高点大幅下降,国产乳制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各类乳制品同比翻了一番多,创历史新高。
多举措纾困见成效 产业韧性显现
虽然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逆境中提升,但奶业纾困仍迫在眉睫。据了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奶业纾困作出专门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去年以来,针对奶业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部连续召开座谈会、调度会、金融对接会研判形势、分析问题、争取政策,会同6部门印发纾困通知,出台了一揽子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包括推动灭菌乳标准修订,扩大消费科普宣传,配套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上下联动助企纾困。
卫琳表示:“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前期纾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能没有断崖式下滑,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养殖端仍深度亏损,加工端销售压力增大,纾困任务依然艰巨,奶业发展仍面临竞争力不强、产品供需不平衡,消费培育不充分等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奶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卫琳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建强优质奶源基地。支持开展奶牛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加强“两病”净化,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全面降低奶牛养殖成本,稳固产业根基。继续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二支持调优乳品结构。加快健全乳品深加工产品综合利用体系,挖掘民族特色乳品潜力,支持企业增加简约包装平价乳品,提升高性价比供给;开发更多适合城乡居民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的奶酪、稀奶油、特色发酵乳、功能性乳清蛋白等深加工产品,促进产需适配;
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构建科普矩阵,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乳品知识,促进乳品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要继续探索扩大学生饮用奶实施范围,开发本地化的学生饮用奶产品,培养饮奶习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
“希望行业各方携手,积极着力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和乳品多元化供给结构,培育乳品消费习惯,壮大消费群体和规模,不断提高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共同为提升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力量。”卫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