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7月12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早上8时许,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托举下,缓缓驶出总装测试厂房。
此次,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将上行约6.5吨补给物资,包括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两个飞行乘组所需生活物资。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天舟九号完成转运 “太空快递”静待出发
作为一艘货运飞船,此次天舟九号将为中国空间站送去哪些货物呢?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一起来拆包“太空快递”。
除了两个乘组的基本生活物资,此次天舟九号还携带了2套全新的飞天舱外服和1套核心肌肉锻炼装置,以及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实验等科学载荷和实验样品。
作为航天员舱外活动的核心装备,舱外航天服承担保障着航天员在舱外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高效作业。此次天舟九号携带的2套全新飞天舱外服是由我国自主研制,设计寿命由原来的3年15次大幅提升为4年20次。专家介绍,空间站舱外航天服秉承着集约高效的原则,延寿的目的是最大化发挥舱外服在轨应用效能,节约工程成本。
此外,天舟九号的包裹里还搭载着1套全新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太空健身房”的设备将再升级。事实上,航天员每天都需要维持至少1至2小时的身体锻炼,以对抗太空微重力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为此,空间站内设置有专门的锻炼区。其中,天和核心舱配置了太空跑台,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太空自行车功量计,梦天实验舱配置了微重力抗阻装置,航天员可以进行划船、深蹲、硬拉等基本体能锻炼动作。此外,空间站内还配备弹力带、腕力球等设备。航天员通过在轨锻炼训练,可以有效防止心脏、骨骼肌质量下降和呼吸功能降低,还可以增加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从一到九 天舟不止“送快递”那么简单
从2017年首飞至今,这已经是第九艘天舟货运飞船了。天舟货运飞船好像是一位给空间站送快递的小哥,那么它真的只负责送快递吗?
我们先来说说他们的首次: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首次出征,它用近2天时间完成自主对接。这艘“破壁者”验证的6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中国“太空运货”从零到一的突破。
2021年,天舟二号背负6.8吨物资升空,支撑空间站建造关键战役;同年,天舟三号为航天员驻留6个月提供物资保障;
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为神舟十四号乘组运物资,并开展小卫星释放测试;
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创造2小时对接奇迹,这惊世速度的背后是地面团队24小时无休的轨道精算;
从天舟六号开始,我国开启新批次飞船时代,载货量提升500公斤,货舱扩容20%,相当于为空间站新增一个储藏间;
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由1年2次优化为了2年3次,进一步节约了天地运输的成本。
天舟八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了果蝇和“月壤砖”,并开展了相关实验。
天舟九号即将出征,承担着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
天舟系列的每一次发射都是对技术精度的极致挑战。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五号,交会对接时间从近2天压缩至2小时,最终确定3小时方案为最优解——这既保证效率,又降低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的要求,提升任务可靠性。
天舟系列的每一次发射都是对载货能力的不断突破。从天舟一号的6.5吨逐步升至7.4吨,货舱容积增至22.5立方米,载货比提升至0.53。
真正的变革正在降临:“轻舟”货运飞船计划2025年首飞,采用一体化单舱构型,冷链运输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昊龙”航天飞机可复用设计将急件成本骤降。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即将上线。
从天舟一号的“万里穿针”到如今的“智能仓储”,中国航天人用星辰写下的答案,从来不只是“送快递”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