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比利时站剪彩开幕仪式。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布鲁塞尔圣吕克艺术学院教授Simone Schuiten,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高炜,布鲁塞尔首都大区议会议员Latifa Aït-Baala,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宝荀,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卫(从左至右)
中国网5月16日讯 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之一,“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首站于5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据悉,这是中国水彩作品首次在世界舞台上集中亮相。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高炜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学术主持——杨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
“视界交融”国际巡展项目比利时站学术主持杨卫在致辞时表示,展览集中了中国水彩画界的众多代表人物,把水彩画从基础训练的造型意识中解放出来,转换成一种创造性媒介,以“新水彩”的全新艺术表达,展现艺术家的现代观念与人文情怀。
布鲁塞尔圣吕克艺术学院教授Simone Schuiten
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展览项目负责人李宝荀
“该项目旨在呈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水彩的创新与发展面貌,力求构建出既具有中国美学特色又兼具国际艺术视野的水彩画巡展。”“视界交融”国际巡展项目负责人李宝荀介绍,展览展出来自中国30余所高等美术院校的具有中国民族审美的代表性水彩作品,展现当下中国水彩画与水彩专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成果。不仅是一场水彩艺术的盛宴,也是对中国水彩艺术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中国水彩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探讨。
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开幕现场
2025年适逢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2周年,“视界交融”巡展项目将加强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对话合作,为中欧关系注入新活力。有欧洲首都之称的布鲁塞尔,以多元文化和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而闻名,地处欧洲重要的经济文化战略位置。比利时巡展通过这一欧洲艺术的重要节点,构建了一个跨越亚洲、通往欧洲、走向世界的文化桥梁。
展览以“视界交融”文艺学概念为展览理念,以中国水彩为对话媒介,促进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向海外观众敞开艺术视界,将中国水彩艺术与世界多元文化相融合,有效推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专业在国际层面的互动与推广,进而增强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人文互通和文明互鉴。
本次展览由“转型与融合”、“挑战与突破”和“重塑与自觉”三个主题单元组成。展览注重多元与深度的结合,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有序传承中,呈现中国水彩画百年发展的新面貌。
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开幕现场
“中国新水彩”具有极强的中国审美特征和民族精神内涵,在形体塑造、位置经营和笔墨技法上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哲思和情感,注重笔法与气韵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西方水彩的光影、色彩。创作技法上,受中国水墨绘画影响甚大,讲求意在笔先、气韵生动,注重描绘对象的新奇感与作品情意沉思的表达。
此次国际巡展项目填补了中国水彩在创作与教学领域中研究性、学术性国际交流的空白,在传播交流、教育发展、人才储备及传承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展览开幕现场
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作为此次国际巡展的主办单位之一,鲁迅美术学院是美术教育领域极具影响的著名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将水彩画艺术作为专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学单位,占据国内水彩画专业的学术引领地位。学院秉承鲁艺精神,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并积极与国际接轨,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提升中国美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据介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的水彩画教育教学已经形成完整、全面的科学体系,教学成果突出,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水彩画创作人才与新生力量。在艺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下生成了有关“中国新水彩”的理论与创新实践。专业艺术院校的汇聚,促进了海外艺术高校和艺术界与国内艺术高校进一步的交流,使水彩艺术教育资源进行深层次整合,为中国艺术教育和创作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本次展览以鲁迅美术学院为起点,比利时布鲁塞尔为此次巡展的首站,之后还将在韩国光州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展出。
展览信息:
视界交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作品国际巡展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学术支持单位:辽宁省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 2025年5月15日--6月15日
展览地点: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