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岳悅)香港國際機場對於港人和全世界旅客而言都不會陌生。這座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年接待突破7,000萬旅客的國際航空樞紐,內部如何運作?不同崗位的人員每日又做着怎樣的工作?機場管理局日前邀請張艾嘉進入機場「禁區」,以紀錄片的真實視角,為觀眾揭開機場背後的神秘面紗,也與眾多「可愛」的工作人員們展開關於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真實而有趣的討論。
在6集紀錄片《這就是轉機》紀實篇中,張艾嘉在機管局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引領下攜相機走遍機場各處,記錄機場的當代影像:她在停機坪體驗接機,再走進機場的中央控制中心;為一件行李裝上gopro相機,探秘一件行李從下飛機到抵達旅客手中所經歷的旅程;換上球鞋,加入客運大樓值班經理的巡邏團隊;懷揣着對香港經濟繁榮的期許,走進機場貨運的世界;與機管局可持續發展管理者和蠔礁專案負責人會面,深入了解機管局如何在運作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邀約機管局署理行政總裁張李佳蕙對談,展望機場城市的未來藍圖……
向世界傳播香港的「CAN DO」精神
《這就是轉機》紀實篇,以及由張藝上、秦奮主演的短劇篇皆已於1月15日起在內地視頻平台優酷「人文」頻道及YouTube「優酷紀實人文」頻道播出。日前機管局特別於香港西九龍M+戲院舉辦線下播映會,現場座無虛席,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和笑聲。播映會後,張艾嘉、張李佳蕙及有份出鏡的機場高級營運主任Phoenix以「香港CAN DO——機場影像記憶」為題展開交流,探討如何用影像留存香港記憶,並向世界傳播香港的「CAN DO」精神。
張艾嘉身兼演員、編劇、導演等多重身份,她憶述自己自50多年前從事創作工作至今,始終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當你喜歡一件事情時,你總會充滿好奇心和興奮感,很想知道它為什麼發生,又是怎麼發生的?這裏面都是故事。我很感恩這次有機會可以了解機場的運作方式和背後的故事,6集的內容其實遠遠不夠,希望有機會還可以拍PART 2。」她笑稱,與機場工作人員的對話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並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拍完之後我又去過機場幾次,每次都想會不會再見到Phoenix或者其他人?機場現在給我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
張李佳蕙於1992年加盟香港機場管理局,至今已逾30年,她形容機場如同一座城市,她目睹這座「城市」從零開始發展至今,其間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拍這部紀錄片原本是想更多人了解機場幕後的工作,從成片來看,不僅展現了我們的工作,也體現了同事們的價值觀,也是『CAN DO』精神。大家齊心協力使機場成為香港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了解香港的窗口。」機管局早前舉辦大型活動介紹機場城市發展藍圖的全新品牌「SKYTOPIA」,該項目將匯聚商業活動、流行文化、藝術交易及娛樂消閒於一身。張李佳蕙直言:「這個項目從基建工作、籌資到招商等工作都充滿挑戰,但沒有任何一個同事埋怨,大家都想盡辦法向前走,這正代表着香港人的特質。」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Phoenix視機場為自己的第二個家,她更在片中稱要在這裏「做到退休」,此中熱愛可見一斑。她表示,自己成年後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機場,「我和同事們都在機場這個社區中共同成長,長期保持正能量,不怕面對任何困難,因為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