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當地時間昨日(13日)繼續在阿塞拜疆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9屆會議(氣候變化大會),並在中國角邊會活動發表演說。
謝展寰在環境及生態局與香港天文台在中國角主辦的「氣候行動--從氣候科學到新能源發展機遇」邊會活動致開幕辭,闡述香港特區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及工作進展。謝展寰說,香港在2014年已經碳達峰,並訂下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2023年香港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4.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14年減少近30%。
他續指,《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有四大策略,分別是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及全民減廢。策略下有三個重要目標:第一,在2035年前停止以燃煤發電,香港現時的發電燃料組合中,燃煤所佔的比例少於20%。第二,推動綠色運輸,特區政府將在2035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第三,處理堆填區的甲烷,特區政府致力在2035年前停止使用堆填區,首座轉廢為能設施將於明年投入服務,而第二座每日可處理6000噸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將在12月招標興建。
謝展寰亦指出,香港是一個區域樞紐,亦是國家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門。國家有很多創新產品和技術,可以幫助創建綠色未來、減少碳排放,有助以綠色、低碳、安全的方式建設基建設施和城市。香港可以作為門戶,將這些綠色技術和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他亦在邊會活動前亦與席列斯特·紹羅教授會面,就加強應對極端天氣國際協作及綠色能源轉型等議題交流意見。
當地時間今日(14日),謝展寰將出席由美國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持的中美地方氣候領導人對話,介紹香港的氣候應變策略。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