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2025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論壇首場功能界別論壇——會計界論壇今日早上在荔枝角政府合署禮堂舉行,論壇新設抽籤問答環節,既考候選人的臨場應變,也可讓他們表達如何帶領業界發展、更上高峰的專業意見。不論是競逐連任的黃俊碩抑或挑戰者吳錦華都是執業資深會計師,在業界扎根多年,他們在論壇提出透過人工智能、優化課程設計等提升業界專業及工作效率,盡顯專業擔當。會計業發展既對整體經濟有指標性作用,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至關重要,他們除了關注人才培育及中小企生存,亦提出利用大灣區龐大的人口市場,以及搭建跨境業務相關的資訊平台,把人才及內地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展現出他們的國家觀念及國際視野。有候選人亦主動補充回答對手的題目,既呈現辯論火花,亦反映出論壇的良性互動。
抽籤回答問題環節由主持人提供分別內含一條題目的A、B兩個信封,供候選人選擇。每輪每位候選人有兩分半鐘回答時間、合共三輪。
C2號候選人黃俊碩率先抽到的問題涉及人工智能範疇:「你會怎樣推動會計行業更好地應用科技來提升服務質量以及效率呢?」他指不同研究顯示會計是一個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業,澳洲會計師工會研究更指約17%初級財務職位或會被淘汰。然而,他相信人工智能可幫助處理重複性和繁瑣性的工作,從而提高會計師工作的效能,因此建議在學校課程或會計專業考試中加入人工智能元素。他亦留意到業界對部分應用科技存在憂慮,他承諾將積極推動特區政府聆聽行業意見並提供支援。
C1號候選人吳錦華隨後抽到關於培養會計專才的問題:「你認為在培訓及認證等方面,政府及業界可以採取什麼具體措施,有效吸引及培育會計專才呢?」他隨即提出兩點建議以解決業界的痛點、守護業界的專業價值,以提升行業的含金量及吸引力。他承諾會推動會計畢業生實習補助計劃,以降低相關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用人成本。他並提出未來可與大學合作,優化相關課程,幫助業界新生代適應需求。他強調,業界需增加專業價值,令市民明日會計師不只是提供核數報告,亦可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第二輪中,吳錦華需回答的問題為:「有些人認為政府應該加強會計行業監管,確保服務質素並且維護行業專業標準;有些人則認為政府應該減少規管,提供更大空間讓行業靈活發展。你對這些說法有什麼看法?」他強調發展與監管並重,被監管者也會遇到實際操作、成本效益或數碼轉型問題,可能導致它們在某些地方未能完全配合監管機構的要求。他建議建立一個包括政府、立法會、執法部門、監管機構和相關持份者的平台,定期開會理解彼此意見,讓監管者與被監管者肩並肩,為業界做得更好。
黃俊碩抽到的問題為:「你認為會計行業應該怎樣在轉型之中促進自身的專業提升,並且在提升香港競爭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的整體發展。」他在發言前先補充了關於發展與監管的看法,指理解業界對過分監管的擔憂,但他亦深信監管是為了業界的長遠發展。他續說,業界存在青黃不接的問題,並引述數據指2021年香港有近1.4萬名會計系學生,如今只有1.1萬人。他建議從人才入手,促進特區政府擴大各大院校專業服務行業的學位比例;同時完善持續進修機制,讓在職人士透過進修成為會計界專業人士。他又倡議設立大灣區會計資格專屬考試,讓年輕一代可利用大灣區近8,600萬人口市場,配合整體政策,「引進來、走出去」。
在第三輪中,黃俊碩抽到「如何發揮立法會議員的角色,促進業界和政府之間的溝通?同時如何凝聚以及團結會計界,共同推動行業發展和提升專業形象呢?」他表示,過去4年的立法會議員生涯讓他發現業界對政府監管機構的意見和誤解源自未知或誤會,自己一直擔當業界、監管機構和政府間的橋樑不停發聲,也一直站在業界最前面,為業界遮風擋雨。他承諾會繼續堅持監管與發展並重,強調監管是為了讓行業茁壯健康成長。
吳錦華則抽到「如果你當選,你會怎樣聯繫業界和內地以及海外的同業,以加強彼此的協作和交流呢?」他表示,其政綱提出「超級聯繫」和「解決業界痛點」,過去曾推動了在前海的免試稅務執業跨境執業,也曾倡議成立大灣區香港的會計聯盟,推動資格互認,利用香港的優勢組織相關的國際準則研討會,並向內地企業宣揚「走出去」的好處。他認為,香港會計師可幫助內地企業「出海」,帶它們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機遇,他建議搭建跨境業務相關的資訊平台。
會計界論壇問答
Q1:香港正積極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以及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你認為應該採取什麼政策措施以達致這些目標,社會各界又應該怎樣作出配合?
C1號候選人吳錦華:人才升級需政府與包括會計界在內的各界通力配合。政府要做好戰略設計師,不僅搶奪人才,更要精準規劃人才需求。我建議結合北部都會區作為發展戰略,引進頂尖專家並提供一站式服務,助其真正扎根香港。會計界亦可擔任「超級聯繫人」角色,不僅執行規則,同時推動規則銜接,將香港會計專業資格推廣至整個大灣區並延伸至「一帶一路」市場,為香港創造更多高端專業服務機會。我亦建議營造歡迎人才與人才成長的生態系統,完善從子女教育到醫療等配套,同時加強本地人才再培訓,讓香港專業人士與世界頂尖人才並肩合作。
C2號候選人黃俊碩:過去幾年,特區政府的搶人才政策已吸引不少高端人才來港,香港在《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亦攀升至亞洲第一,但數據顯示許多人才視香港為「過客」。我認為引進人才後的重點是如何「用得好、用得長」,確保他們留港發展,因此建議繼續加大培養科技及醫療科技領域的創業者,增加其歸屬感,讓他們落地生根。特區政府亦可發展高質素教育,包括提升中小學教育水平及增加國際學校學位,打造優質教育城市。會計界亦應升級轉型以提升競爭力,建議聚焦ESG及金融科技,長遠培育本土人才,同時倡議優化上市流程,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實現「引財、育財、用財、留才」。
Q2: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你認為應該怎樣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提升競爭力,以面對全球的激烈競爭?
吳錦華:中小企佔香港企業98%,是香港的經濟骨幹,其生存發展直接影響香港活力。未來的主要挑戰來自數位化成本高、融資困難及開拓新市場壓力三大方面,會計師可從傳統記賬及核數報告轉型為數位化顧問,助企業進行成本分析、選擇合規工具,並簡化申請政府資助流程。另外,善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企業支援基金及相關諮詢中心等。針對特區政府為「BUD專項基金」注資14.3億港元,建議擴大資助範圍至涵蓋8個「一帶一路」經濟體,同時善用「貿易一站通」。
黃俊碩:疫情後經濟明顯轉型,市民消費模式改變,不少中小企如食肆收入下滑。中小企佔香港企業總數98%,是經濟支柱,我一直於立法會內外推動善用人工智能,提升中小企營運效能。我認為特區政府應加強相關對接,現正推進的「智慧城市」計劃亦可助企業升級轉型。我建議簡化大灣區會計專屬考試申請流程。另外,中小企優勢在於「船小好掉頭」,應利用此特性盡快定位,特區政府可提供精準輔導,助企業「出海」,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獨特優勢。
Q3: 香港擁有珍貴的自然生態環境,你建議如何加強自然保育並且發展可持續的生態旅遊呢?
吳錦華:香港生態保育基礎良好,從會計師視角可扮演可持續發展關鍵角色。會計準則S1、S2已融入可持續發展內容,審計師可出具相關報告。特區政府正發展綠色金融、綠色信貸及碳中和市場,建議利用市場機制引導資源流向綠色產業,降低融資成本。會計師亦可運用專業分析評估綠色項目投資回報、財稅方案及吸引力,並參與制定標準與設計機制。
黃俊碩:商界對可持續發展披露要求的憂慮加劇,擔心會增加合規成本。會計師可擔任「綠色價值翻譯官」,運用專業知識將碳足跡等數據轉化為財務語言,助投資者分析成本節省與未來回報。另外,會計師是「守門員」,可在不同情況下發揮作用,尤其在防範「漂綠」風險。會計師亦如同一名「預言家」,可識別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融入企業框架。
責任編輯: 何雪沫
0 已點過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