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有片)匯見論壇 | 韓國會談後,美方尋求緩和?明年中美元首互訪釋放重大信號!
2025-11-09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APEC峰會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舉行了面對面會談,暌違6年的兩人會晤時長約100分鐘,達成多項經貿協定,並承諾於明年再次進行互訪。

今次會晤被視為穩定全球經濟局勢的重要一步,會談涉及經貿、關稅及芬太尼管控等議題,但未觸及政治與地緣衝突等敏感話題。中美關係未來走向如何?會晤成果對兩國經濟社會有何影響?香港文匯報邀請資深傳媒人、前駐美記者張少威,以及時事評論員、國際策略顧問鄭國鈞共同探討。

焦點一:兩國元首會談觀察

張少威認為,這次會晤的最大特點是聚焦可達成共識的經貿議題,避談雙方立場尖銳的問題,如台灣問題,以確保會談氣氛正面。中美在關稅、制裁與反制措施上的競爭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會晤旨在穩定局勢,為未來一年提供明確方向,期間達成的協定,包括美國將芬太尼20%關稅降至10%、中國加強芬太尼管控,顯示雙方均具備誠意。

雖然會談時間僅100分鐘,低於外界預期的三四小時,但張少威相信,這也說明談判順利,許多問題在會前已達成共識。他估計敏感政治問題在明年互訪時將會重新擺上枱面,需雙方官員提前充分溝通,明確底線。

鄭國鈞亦認同,100分鐘的會晤顯示談判早已在會前完成,會晤更像是形式上的確認。特朗普選擇在美國政府停擺期間外訪,與歷任總統不同,讓這次會面更像是一次私人商務之旅而非政治會談。

鄭國鈞分析,特朗普選擇釜山這樣相對低調的地點,並且避開APEC主要會議,顯示其意圖不在多邊舞台,而在與中國達成雙邊協議。而特朗普自評會晤「10分打12分」,更多是出於公關宣傳,以掩蓋美國國內的問題,例如比特幣市場崩盤。他形容這次會晤像是兩個大國「暫停交鋒」,為各自處理內部問題爭取時間,約定12個月內不升級衝突。

焦點二:會談對中美經濟社會的影響

張少威相信,協定會為中美經濟帶來短期穩定。關稅延期後,美國進口商迅速下單,中國出口增加,顯示市場對窗口期的積極反應。若窗口期延長,企業可更從容安排貿易。

對美國而言,特朗普希望通過穩定經濟氛圍,為明年中期選舉爭取民意支持,特別是在通脹壓力、物價上漲及補貼不足的背景下,穩定的中美關係有助美國股市上漲,對其執政有利。

對中國而言,出口增長有助經濟穩定,但長期影響取決於雙方如何處理潛在的政治分歧。

鄭國鈞形容這次會晤是「各取所需」。特朗普需要表面上的成功,例如芬太尼議題取得進展,為其爭取諾貝爾和平獎及國內支持造勢;中國則維持稀土、AI等戰略優勢。雙方暫停衝突,實際是為各自內政爭取時間——美國應對中期選舉,中國推進十五五規劃。表面上是五五分的合作,但背後是「假議題」主導,稀土、AI、芯片等真正的競爭推遲至2026年後。其他中小國家因中美「休戰」失去漁利空間,影響更大。

焦點三: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

在會談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仍向傳媒表示美國對華政策的總體走向是「有序脫鉤」,亦計劃建立稀土替代中國的供應鏈。中美關係未來走向如何?

張少威表示,完全脫鉤對雙方均是巨大損失,不太可能實現。美國依賴中國的稀土及慢性病藥物等基礎藥品,中國則在金融及技術領域依賴美國。若撕破臉,金融戰將對雙方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如俄烏衝突後的金融制裁。中國手握藥品等王牌,雙方都有底氣但也明白後果,因此更傾向通過協商實現雙贏。

他指出,特朗普的政策經常缺乏成熟準備,與中國的謹慎、務實談判風格形成對比。未來一年,中美關係穩定取決於雙方努力,但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可能帶來變數,需做好最壞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鄭國鈞則指出,脫鉤是「說得恐怖,做得有限」。美國官員為博取特朗普青睞,誇大脫鉤言論,但實際操作困難重重,因雙方經濟互補性強。中國已在海南島建設自由貿易區,吸引美國藥企設廠,顯示其市場吸引力。特朗普炒作市場波幅的玩法與中國的長期部署形成對比,後者更具優勢。

焦點四:兩國元首明年互訪的預期與挑戰

張少威指,互訪體現中國對元首引領中美關係的堅持,政策一貫且務實,惟特朗普政策易變,決策常受即興想法影響,例如誤以為核試驗由五角大樓負責。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是中美關係的挑戰,其港口收費等政策可能自損經濟,效果有待觀察。儘管中國準備充分、談判嚴謹,穩定關係仍需雙方共同努力,中方需走一步看一步,保持謹慎樂觀。

鄭國鈞表示,互訪是「休戰」的延續,但不宜過早進行。中國不主動挑事,美國則需時間處理內政,若特朗普過快訪華,可能帶來新變數,估計未來一年將是相對平靜的「換裝期」,2026年後會否重啟競爭,取決於特朗普屆時是否還能維持政治影響力。

0 已點過讚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