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以来,城市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投资带动效应最明显的项目——城中村改造也在稳步推动。
在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凤溪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正在建设。有着江南水乡风貌的凤溪一度非常繁华,但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发展脚步逐渐放缓,成为上海最大的城中村之一。2023年,凤溪启动了城中村改造。
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怀富介绍,安置房建设规模有35.4万方左右,正在主体施工阶段,2025年就将全部实现封顶,在2027年底就全部交付到居民手中去。
居民陈秀清在这次改造中,选择货币安置,购买了一套附近的商品房,目前正在装修。
不仅是居民,要“搬新家”的还有11家制造业企业。一家智慧物流装备企业入驻了城中村改造后新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园。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青浦区聚集了国内多家大型快递企业的总部,靠近它们来布局能为自身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改造项目中,沿轨道交通站点建设的企业总部园区已开始施工,目前已有4家企业签约入驻。此外,高品质商业住宅、大型商业设施、绿心公园、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在同步建设。
刘怀富介绍,保守估计给片区带来将近2000人,大部分都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还有企业管理者入驻。构建交通网、数字网、产业网等“八网融合”的城市发展路径,打造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样本。
像这样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上海已启动了118个。为了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近日,上海市集中推介了其中59个区位好、发展潜力大的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4000亿元。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冷玉英介绍,2025年计划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到的前期改造投入将近800亿元。目前,这25个项目已经全部启动,2026年还将启动20个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区域规划实施,促进居住环境提升、区域功能完善、产业经济发展和风貌保护。
2024年以来,全国已经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各类安置住房230余万套。正如在上海看到的,城中村改造不只是拆迁和卖地,而是在资金能够实现平衡的前提条件下,居住环境的改善、产业的导入,基础设施乃至生态环境的提升治理,从而实现人口、产业、城市的有机融合,让环境脏乱的城中村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