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今年9月至10月期間,警方接獲7名市民報案,表示早前接獲不明人士來電,對方自稱是內地執法人員,指控該7名事主涉嫌參與內地的經濟犯罪活動。騙徒除向事主索取資金用作調查,更要求把調查內容保密。事主因擔心自己涉案,又急於證明自己清白,因此不虞有詐,並跟隨騙徒指示,在指定地點把資金交予另一名「特務調查人員」,7名事主交付的款項,共超過640萬港元。警方接報後,把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調查。
油尖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五隊督察蘇倩怡今日(21日)表示,探員在翻查大量閉路電視片段後,成功鎖定該名疑犯身份。調查顯示,該疑犯在上述7宗案件中,俱扮演「特務調查人員」角色,親身與受害人會面,除自稱是特務人員,更加出示「委任證」以博取受害人信任。同時,騙徒在收取受害人款項後,提供訛稱由執法機關發出的收據,以增加整個騙局的可信性。疑犯其後把騙款兌換成虛擬貨幣,然後再轉去不明戶口,以增加執法人員的調查難度。

至昨日(20日),探員掩至疑犯位於沙田的居所把他拘捕,並檢獲兩張假的輔警委任證、有受害人名稱的收據、一部手提電話、一部手提電腦、一部便攜式影印機,以及犯案時所穿的衣着。該名疑犯是內地人,22歲,報稱大學生,現已被扣留調查。
警方提醒市民,在同類案件中,假扮特務的騙徒與受害人見面時會穿戴整齊,甚至出示虛假的官方證件,市民不要因此而信以為真,反而應多加核實及檢查,慎防受騙。而假冒官員的騙徒往往會利用社交媒體或者以視像形式與受害人聯絡,聲稱要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但其實一切都是騙局,市民遇到類似情況應保持冷靜,如有需要要報警求助。
警方重申,無論內地或本地執法人員都不會要求市民交出銀行資料,更不會要求任何人交收現金或進行轉賬匯款。所以當市民收到來自海外或自稱執法人員的電話提出這些要求,務必要提高警覺,格外留神,亦應該提醒身邊親友慎防受騙。市民如有懷疑,可以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 222,下載警方防騙視伏App,或者直接前往警署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