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生產力局:招聘投資意向走強 香港中小企信心回暖
2025-10-21 来源:香港文匯網

●渣打陳冠霖(右)表示,雖然今季營商指數顯示經營壓力依然存在,但最悲觀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旁為生產力局馮嘉寶。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安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安琪)本港營商氣氛顯著回暖,中小企業信心見底回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昨日公布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結果顯示,今季綜合營商指數按季大幅攀升4點至44.5,一舉創下今年以來最高水平,反映中小企對營商環境的信心顯著回升。渣打大中華區經濟師陳冠霖分析指,受惠於環球經濟分項指數大幅回升帶動本季指數反彈,同時招聘與投資意向改善反映長期信心趨向穩定,他預料在當前不穩定關稅環境下,企業透過「出海」策略分散風險將成為持續趨勢。

綜合營商指數中五大分項指數全回升

今次調查於9月進行,訪問了818家本地中小企。結果顯示,今季五大分項指數罕見地全線上升,包括招聘意向、投資意向、營業狀況、盈利表現和環球經濟。其中,經歷連續三季下跌的「環球經濟」分項指數強勁反彈12點至32.6,接近去年第四季水平。這顯示困擾企業多時的全球經濟陰霾正在快速消散,成為本輪信心回升的主要催化劑。

今季綜合營商行業指數升幅榜

地產及金融業反彈最凌厲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經濟前景「晴雨表」的招聘意向與投資意向,在錄得輕微升幅後,本季雙雙重返50點的榮枯線之上,分別報50.7及50.4,意味企業心態已從過往的保守觀望,轉向為未來的業務發展進行積極部署,願意增聘人手與擴大資本開支,為香港經濟注入實質動力。

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

行業表現方面,11個行業中有10個錄得升幅,當中反彈勢頭最為凌厲的當屬地產業及金融業(詳見另表)。其中,「地產業」指數飆升7.5點至46,升幅冠絕所有行業;「金融及保險業」緊隨其後,大幅反彈6.2點至49.2,已非常接近50的榮枯線,信心水平在各行業中領先。

同時,「運輸、倉庫及速遞服務業」升6.1點至40.4,及「零售業」亦升6點至43.5,反映商業物流活動趨向活躍、內部消費意慾也有所回暖。然而,調查亦揭示復甦進程中的隱憂,「建造業」成為唯一錄得下跌的行業,而「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雖指數微升,但其「營業狀況」分項指數卻逆勢下跌,顯示外部需求仍不穩定,部分行業的經營挑戰依然嚴峻。

預期成本上漲幅度續放緩

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傳來利好消息。調查顯示,中小企預期成本上漲的幅度持續放緩。僅46%的中小企預料本季原材料成本會上升,比例較上季下跌一個百分點。預料上調員工薪金的企業百分比亦下跌三個百分點至16%。

貿易摩擦繼續成主要變數

陳冠霖表示,雖然今季營商指數的營業狀況及盈利表現仍處於約40點水平,顯示經營壓力依然存在,但他認為最悲觀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他同時提醒,儘管在調查期間,中美貿易談判持續進行,降低局勢緊張情緒,然而踏入10月,雙方在稀土及船舶事項上再起爭議,反映貿易摩擦仍是影響中小企信心的主要變數。故此,他預料在當前環境下,企業透過出海分散風險的策略將持續。

兩成中小企短期內拓跨境業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安琪、馬翠媚)在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雙重挑戰下,本港中小企業正積極尋求業務分散策略。最新調查顯示,兩成企業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拓展跨境業務,內地及東盟國家成為開拓商機的熱門目的地。值得關注的是,高達85%企業選擇以自有資金作為拓展業務的「彈藥」,反映在複雜國際環境中,企業採取審慎穩健的出海策略。

內地及東盟國家最受青睞

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專題調查顯示,有高達兩成受訪中小企表示,擬未來一年內拓展業務至其他地區,其中逾半(57%)傾向於進軍內地市場,緊隨其後的是亞洲地區(47%)。而在亞洲區內,東盟國家(36%) 的吸引力明顯高於東亞地區(17%),反映在「中國+1」供應鏈轉移趨勢下,東盟市場龐大的潛力正獲得本港企業青睞。此外,亦有20%及17%的企業將目標瞄準歐洲及美洲。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小企在資金運用上顯得格外謹慎。絕大多數(85%)現時有經營或計劃於未來一年內拓展跨境業務的中小企表示,將主要依靠自有資金作為「出海」的彈藥,僅少部分企業會依賴企業融資或貸款(20%)、投資者注資(19%)或政府補助與資助(17%)。此數據反映企業在開拓新市場時,仍優先考慮財務穩健,避免過度槓桿。

在經營模式方面,企業表現出高度的靈活性,普遍採用多元模式降低單一市場風險。最常見的兩種模式為「代理商或經銷商模式」以及「直接出口產品或服務」。而「自建海外公司或辦事處」及「與當地企業合作」則為其次的選擇。

銷售渠道成發展最大挑戰

然而,跨境業務拓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調查問及企業在經營海外業務時最需要加強的範疇,近一半(48%)的中小企直言「銷售渠道」是最大挑戰。緊隨其後的是「平台營運」(33%)與「海外法規」(33%),而「人力資源」(31%)與「跨境營銷」(29%)亦是主要難點。

生產力局將加強支援服務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市場總監馮嘉寶昨表示,理解企業在複雜國際環境下面臨的挑戰,當局將加強支援服務,協助企業系統性地建構跨境業務能力,從技術攻關到國際市場法規認證提供完整支持。她透露,當局推出六大重點服務及優惠,包括生產力學院的「新質生產力人才培訓計劃」,以及線上課程「買一送九」專屬優惠,涵蓋ESG、人工智能等熱門主題。

馮嘉寶又指,生產力局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內地企業出海專班」的工作,為企業提供完整的支持生態,包括技術攻關、場景測試到國際市場法規認證的對接。她鼓勵中小企善用這些特區政府資助計劃及專業服務,系統性地建構其跨境業務能力。

責任編輯: 文劼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