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为陇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出“智慧良方”——人才助力西部开发中组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陇上行”纪实
2025-10-1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人才助力西部开发中组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陇上行”(简称“陇上行”)深入甘肃各地基层,开展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把脉问诊”行动。活动中,“陇上行”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组专家团队带着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深入田间地头查实情,走进企业车间解难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剖析产业发展瓶颈,面对面“深度问诊”“精准开方”,为甘肃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动能。

破题养殖业“隐形杀手”

在甘肃临夏丰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的监控室里,随着“陇上行”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组专家团队的到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随之“上演”。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化兰院士指着监控画面中的奶牛给企业负责人马鸿举和在场的技术人员提醒道:“要格外关注奶牛禽流感的防控问题。奶牛之间的‘偷奶’行为,看似是平常的举动,都有可能造成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陈化兰院士的一番话,让马鸿举感到醍醐灌顶:“真没想到奶牛也会传播禽流感病毒!要不是专家点破这个知识盲区,我们可能还在走弯路。”

针对近期国外奶牛场频发禽流感感染事件,陈化兰院士团队通过细致观察,揭示了奶牛“偷奶”行为背后的病毒传播链。“我们发现,奶牛在互相‘偷奶’过程中,可能会误食沾染禽流感病毒的鸟类排泄物或尸体残骸,导致病毒通过口腔进入到牛乳腺系统。”陈化兰院士解释道,“病毒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乳腺系统后,虽然不会引起奶牛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在乳腺组织中大量复制,导致产奶量下降,乳品质量也会面临安全隐患。”

“防控措施其实很简单。”陈化兰院士现场支招:“可以给有‘偷奶’习惯的奶牛佩戴特制口刺,同时在饲料筛查环节增加紫外线消杀程序。”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防控,成本较低,还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专家团队的创新技术让在场的养殖户和技术人员们眼前一亮,纷纷记录要点。“这些技术太实用了,这不仅是防疫知识,更是实打实的效益提升法宝!”马鸿举说道。

临夏州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院士专家送来的不仅是前沿理念和技术指导,更为当地的产业优化升级注入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高原之舟”如何撬动市场?

甘南牦牛,这一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特色畜种,不仅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更是甘南州打造特色畜牧业的“金字招牌”。如今,随着华羚、燎原等龙头企业的崛起,甘南已发展成为以牦牛乳精深加工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专家团队深入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燎原乳业集团进行调研,开展指导咨询服务。

“我们的牦牛吃的是天然牧草,喝的是雪山融水,牦牛乳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很多健康功效。”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敏永祥自豪地介绍道。但谈及市场现状,他不无遗憾:“牦牛乳的市场认知度不足是我们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

针对这一困境,专家团队开出良方。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开发功能性乳制品,挖掘牦牛乳的保健价值,打造高端品牌。打造生态IP,将“纯净无污染”的产地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推动产业与文旅融合,结合甘南文旅资源,让消费者在体验高原风情中发现产品价值。

“国家新规要求乳制品必须标明100%纯奶源基因,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敏永祥提出的基因检测难题引发热议。目前,牦牛杂交品种的基因检测成为行业痛点,现有技术难以满足纯种鉴定要求。

对此,陈化兰院士建议,要区分纯种牦牛与杂交品种,针对杂交品种要设置专门的检测标准,这对未来牦牛育种、牦牛乳产品的销售都会产生影响;另外,要推动从定性检测向定量检测转变,为特色牦牛乳品发展留出空间。

为甘肃特色农业开出“增值秘方”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问诊会”上,来自江南大学的金征宇院士和湖南省农科院的单杨院士带领专家团队,也为甘肃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甘肃省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成果转化应用还存在短板,恳请专家们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指点迷津。”座谈会上,一位参会代表的发言道出了甘肃农业发展的痛点。

单杨院士当即回应,“当前关键是要聚焦农业效益提升,推动农产品高值化转化。”他提出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要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的理念。以陇南核桃为例,不仅要做好核桃仁的休闲食品加工,更要充分利用核桃壳开发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和价值链的几何级增长。

“甘肃中药材资源丰富,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金征宇院士在座谈会上为甘肃大健康产业发展把脉支招。他指出,应充分发挥甘肃道地中药材的自然禀赋优势——高原环境、昼夜温差大等特色生长条件,借鉴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创新开发多元化的健康产品,为慢性病防治和“治未病”提供膳食干预方案。

以兰州佛慈制药等龙头企业为例,金征宇院士建议拓展药食同源的产品形态:“除了传统的中成药,可以研发中药材功能性饮料、压片糖果、养生蜜饯等大众化产品,让优质中药材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他特别提到,广东的煲汤文化、香港的养生理念都值得借鉴,甘肃应当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健康产品体系。

“院士们的建议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深受启发。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院士的‘金点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随行的一位甘肃省农科院的专家说道。

两位院士的建议在现场引发了热烈讨论。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梳理院士建议,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高值化农产品研发、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重点方面集中发力。

与会的甘肃省的代表纷纷表示,此次“陇上行”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带来了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金钥匙”,更开辟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赛道。通过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飞跃。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沟通交流机制,为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李朵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