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昨日舉行開幕典禮,醫院管理局同場宣布今日(11日)起轄下的普通科門診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統一命名為「家庭醫學門診服務」,而醫管局轄下74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及社區健康中心亦改名為「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以配合《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重新定位普通科門診服務方向,聚焦照顧弱勢社群,原有收費及服務則維持不變。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開幕儀式上表示,醫管局家庭醫學團隊會聚焦照顧弱勢社群,以家庭醫學服務模式提供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團隊將更聚焦為弱勢社群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篩查、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疫苗接種,以及健康教育等服務,且同樣會診治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

基層醫療署推全新機構標誌
醫衞局副局長范婉雯並公布基層醫療署推出的全新設計的機構標誌,其中交織的繩結象徵「醫」、「社」合作,攜手編織地區康健網絡,繩結中間的葉代表生命力和復元力,象徵希望與新生,旁邊的紅點象徵基層醫療作為市民健康第一接觸點。基層醫療署轄下地區康健中心/康健站,以及該署統籌的醫管局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日後均掛上新標誌。
基層醫療署今年3月底起已分階段擴展「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至指定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提供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篩查,以及慢性疾病管理服務。部分指定家庭醫學診所及家庭醫學綜合中心加入婦女健康服務,為合資格婦女提供預防性保健及健康促進,昨日開幕的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是首階段提供相關服務的地點之一。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將以社區為本,提供家庭醫學門診診症、跨專業護理、專職醫療、病人教育及其他支援服務。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基層及社區健康服務總監梁堃華表示,該中心去年12月16日投入服務至今,已服務逾13萬人,並於今年3月28日起新增預防治療服務,為符合資格弱勢群體提供慢性疾病篩查,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並為合資格婦女提供相應婦科檢查,如乳癌或子宮頸癌等,更名後就醫模式及收費維持不變,門診收費維持50元。
全港已投入運營的家庭醫學綜合中心共4間,分別位於北大嶼山、北區、觀塘、天水圍,北區家庭醫學綜合中心為最新啟用的設施,醫管局未來將實現18區各設一間的目標,至於下一個綜合中心具體建設時間和選址尚未確定,仍處於規劃階段。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