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國慶76周年|國慶煙花閃耀香江 祝願祖國富強昌盛
2025-10-02 来源:香港文匯網

●市民紛紛「舉機」迎接維港煙花綻放。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迷人的維多利亞港夜空化作獨一無二的背景天幕,映襯着逾三萬枚煙花彈拼湊出來的朵朵牡丹、金菊、家喻戶曉的哪吒及六隻大熊貓等煙花圖案,在維港兩岸34.4萬名觀眾震耳欲聾的尖叫聲與歡呼聲中,一一綻放光芒,夾岸人們紛紛高舉手機及專業攝影器材,拍下煙花璀璨的精彩瞬間。今年香港國慶煙花匯演是格外閃耀奪目,寓意國家繼續昌盛繁榮,令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感到振奮、自豪、驕傲,也體現香港與內地同胞同心慶祝祖國生日的濃厚情誼。

●大批市民與遊客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觀賞國慶煙花匯演。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煙花匯演昨晚8時在維港舉行,警方估計,全程吸引超過34.4萬人在維港兩岸觀看,比預期多5萬人。今年主題為「維港煙花,閃耀中華」,分八幕共歷時23分鐘,發放逾3萬枚煙花。除祝賀國慶外,匯演亦分別以東江水、哪吒、大熊貓、航天夢、全運會等作主題,寓意深長。

●煙花匯演讓觀眾雀躍不已。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一早「霸位」 烈日下久等值得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午在尖沙咀海旁直擊,現場有利位置已擠滿不少巿民和旅客,各人席地而坐,有的分享食物,有的則調試攝影設備。有廣州旅客表示去年也有來港觀看煙花匯演,惟遲到場未能在較佳位置觀賞,故今年特意提早到海旁。另有深圳旅客表示其朋友清晨7時許便抵港,前往尖沙咀海旁「霸位」,她自己則在昨早9時許便到達香港。有本地少年則相約到場,準備好攝影器材拍攝,昨日雖然要在烈日下等待,但認為值得,「去年國慶煙花要在較後位置觀賞,故今年便提早到場。」

到晚上8時,匯演以「煙花綻放賀國慶」揭開序幕,呈現牡丹、金菊及銀閃圓球等圖案,展現中華民族奮鬥精神與復興力量。第三及第四幕則分別有大熱電影《哪吒》以及大熊貓的主題煙花,其中上空呈現香港六隻大熊貓圖案,配合比喻竹林的「綠色禮花彈」,帶出熊貓經濟構思。第七幕則以全運會為主題,今屆在粵港澳三地舉行,代表三地的三種顏色煙花相互輝映,背景音樂則配以全運會宣傳曲《全運來四方》。壓軸一幕「奮勇向前復興路」,以漫天金、銀、紅煙花劃破維港夜空,祝願祖國富強昌盛、香港繁榮穩定。

●煙花賀國慶,觀眾合照留念。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配合國慶主題音樂 「壯觀又大氣」

首次現場觀賞香港國慶煙花的廣州旅客王小姐表示,昨晚的煙花匯演「壯觀又大氣」,她最喜愛壓軸一幕,上空滿載「中國紅」元素的煙花,伴隨《歌唱祖國》旋律綻放,讓她深切感受到濃厚的國慶氛圍,「看到祖國愈來愈強大,作為中國人特別自豪!」她透露,為了不錯過煙花匯演,與母親提前一日抵港,昨晚6時許到場,沿途警察維持秩序,民眾自覺排隊按路線前行,加上陣陣秋風,整個過程舒適暢快,期待日後有更多機會來港參與此類活動,感受香港的獨特魅力。

●市民遊客拍下精彩瞬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徐小姐(深圳旅客):內地都有好多慶祝國慶活動,但香港的煙花有儀式感,網上宣傳吸引。看完煙花便會返程,雖然擔心人多,但港鐵交通便利,且知道港鐵或延長服務時間,所以出行無慮,若有時間會順道在香港購物。(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北京旅客盧小姐在網上刷到香港國慶煙花資訊,特意在黃金周期間訪港,並帶同國旗和香港區旗到場。儘管北京亦有國慶慶祝活動與煙花表演,但她認為香港煙花匯演更獨特,「北京沒有水體映襯,維港的海景與煙花搭配,視覺效果更特別。」

她最喜歡首幕煙花,「兩層煙花鋪滿夜空,搭配契合國慶主題的音樂,一下子就有了莊嚴又熱烈的感覺。」她計劃在港遊玩至周五(3日),除觀賞煙花外,將體驗香港的購物與美食,深度感受這座城市的活力。

居於深圳的易小姐則與山西的家人赴港,同樣對昨晚煙花體驗給予高度評價,表示內地雖常見煙花,但香港煙花獨特之處在於「有主題、有節奏感」,維港夜景與金融中心的繁華背景,令觀賞體驗超越單純的視覺享受。

彭先生(廣州旅客):廣州近年甚少舉行煙花表演,多在春節期間才有,因此特地與兩位深圳朋友來港,昨日(1日)更一早就到場,因為去年佔不到好的位置,今年的位置則好得多。我計劃在香港留宿一晚,翌日(2日)才繼續返程。(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陳同學與覃同學(13歲本地居民):我們準備了麥當勞外賣與餅乾充飢,看完煙花便回家,雖然到場觀賞的人很多,但不擔心,我們曾在深圳見過幾十萬人的擁擠場面,對煙花人潮有心理準備,只求好好感受國慶的熱鬧氣氛。(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 攝)

旅客讚來港通關效率高

她表示今次來港通關效率高,雖然人數眾多,但不用長時間排隊,現場秩序井井有條,讓她對香港的城市管理印象深刻,而她後續計劃到香港迪士尼遊玩,之後轉往澳門。

責任編輯: 孫佳藝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