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如何编制实施的?又要靠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保障规划任务的有效执行?
回顾总结规划编制实施的历程,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的主张切实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规划编制时,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立足全球大势和时代特征,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谋划主要目标任务,以协调有力的组织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攻坚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拿“十四五”规划来说,主动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并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既回答了“怎么看”,又指明了“怎么办”。
此外,规划编制注重凝聚社会合力。坚持“开门编规划”,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各个环节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吸收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找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
规划编制还要注重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以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
规划实施时,以上下贯通的规划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规划合力,推动五年规划由专项规划在“条”上细化、由区域规划在“块”上深化、由国土空间规划在“地”上保障。以精准有效的要素支撑机制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强化财政预算、政府投资、土地供应、金融资源等对规划的实施保障。以监测评估促规划实施,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确保规划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