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各地都在如何保护城市文脉?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在苏州改造换新后的彩香菜市场里,能感受最鲜活的姑苏城、最地道的江南味。
有着40多年历史的彩香菜市场如今已成了市民游客的文化打卡地。这一切得益于三年前的城市更新改造。依照“菜篮子工程”提质重点和“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节点,这座老市场变成了1.7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市民游客在这里既能看到青砖黛瓦间的活色生香,也能感受吴侬软语里的民生温度,让逛菜场升级为“姑苏风雅”的沉浸式体验。
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清的黎川古城,完好保存着百余幢明清古建筑,还有民国风貌的骑楼式街道。漫步古城,一砖一瓦铭刻着历史的记忆。为了更好的保护古城风貌,当地进行了不少尝试。
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修旧如旧的思路,复建“百店”、修复“百堂”、挖掘“百业”,融入陶瓷、油画、红色文化等元素,重点打造黎川老街、贤士街2个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了34条纵横交错的巷道,以及100多幢明清古建和骑楼,将古城塑造成为独具韵味的历史街区。
如今,不仅黎川古城“骑楼相连、长廊不断”的建筑风格得以延续,黎川古城600余家骑楼式店铺、150余幢明清厅堂也焕发着生机。今年以来,古城接待游客近900万人次。
北京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这里承载着“驼铃古道”的千年记忆。街区严格遵循“一院一方案”原则,以保护性修缮的方式进行改造,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近600年前的明代壁画不仅“看得清”,且“有意思”。艺术馆利用近百件全世界博物馆及石窟壁画文物图片,运用高清巨型显示屏、360°立体环绕落地球幕等技术,让沉睡的壁画“活起来”。
几年来,街区集中改造惠民市政设施、升级多处文化休闲空间、打造多个特色文化院落,形成了“古韵新生”的复合发展体系。下一步,街区将通过空间改造、小微博物馆群的打造等一系列创新做法,不断探索实践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新和活化利用。
河北临漳:游客沉浸式体验古邺文化
近日,河北临漳围绕古邺文化打造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文化古城的魅力。
河北邺城博物馆近日完成数字化升级全新亮相,馆内展览面积约5200平方米,设置6个常设展厅,全面展示曹魏、十六国、东魏北齐等时期的邺城风貌。馆内使用中轴线数字演绎、互动滑轨屏等前沿数字化手段,并复原朱明门等重要建筑结构,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邺城昔日辉煌。
近日,河北临漳邺都幻境大型实景演出迎来正式演出,此次演出以九D体验和创新的旋转舞台设计,把传统文化以现代演艺方式呈现出崭新形式。通过声、光、电、雾等多维度的感官视觉刺激,打造出逼真的邺城的历史文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