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碳尋新質生產力」論壇 學界與企業建言科研落地
2025-09-02 来源:香港文匯網

自由黨舉辦「碳尋新質生產力——大灣區政產學研投用一體化綠色科技能源發展論壇(2025)」。(主辦方提供)

香港文匯報訊 日前自由黨舉辦「碳尋新質生產力——大灣區政產學研投用一體化綠色科技能源發展論壇(2025)」,匯聚大灣區學界與商界代表,擬透過整合「政、產、學、研、投、用」六方資源,構建高效協作生態,讓綠色科研成果加速向產業轉化,並以香港為國際窗口,向全球展示中國綠色發展的先進模式。與會嘉賓認為,香港應加快政策與資源配合,讓科研成果真正走向市場。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表示,政府已透過「產學研1+計劃」、「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等政策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目前科學園及數碼港已聚集超過300家綠色科技與金融初創,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亦陸續落戶香港,這些都為未來的綠色經濟奠定基礎。」

自由黨主席邵家輝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必須加快與國家發展節奏融合,以配合「碳中和」與「高質量發展」。他說:「若要真正提升創科投資的效率與效益,必須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投用』,強化政界、產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商界與應用端的協同合作。」

商界案例:回收餘熱轉化能源

廣州美亞蓄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紅衛分享,該公司在河北懷來縣建設「碳中和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利用數據中心運行產生的餘熱為溫室供暖,系統節能率超過六成。他並補充,公司正在香港探索新應用,包括「回收」大型酒店中央空調產生的「餘熱」以作熱水爐能源,「這種技術不單止節能,還能直接應用於城市生活環境,相信在香港甚具市場潛力。」

慧源同創科技集團主席葉仁傑博士在會後受訪時指出:「很多企業在投資科研時都考慮到成本效益,認為科研很花錢做;但我們認為這是未來方向,所以願意先行投入,做一個樣板,亦希望引起政府注意如何去配合。如果政府在中間給予政策支持和鼓勵,就更有效率地促進結合。」他期望政府在科研配套、稅務優惠及金融創新工具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並推動碳交易及綠色債券,將有機會成為區域性的低碳解決方案中心。

香港教育大學環境與極地研究講座教授何建宗教授(右二)、香港恒生大學質量標準與管理中心聯合總監周家賢(左二)都提到香港在科研與產業發展上需要更多跨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主辦方提供)

香港教育大學環境與極地研究講座教授何建宗指出,內地科研人才鼎盛,國家的科研政策亦有明確的方向性發展;反觀香港政府官員未有對教育及科技點出指導性方向。香港恒生大學質量標準與管理中心聯合總監周家賢亦提到,香港在科研與產業發展上需要更多跨學科背景的「複合型人才」,否則難以支撐創新科技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木羽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