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山与海相遇的热土
2025-07-31 来源:中国农网

山与海相遇的热土

赵建武

沿着胶东半岛黄金海岸线行走,蓬莱仙境的海风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拂过百年苹果园。老树王虬枝盘错,树龄已过一百六十余载,仍于岁月中挺立着。我仰首凝望,树影婆娑,绿叶间缀满了套上纸袋的果子,仿佛无数封缄存于树冠的密信,只待秋日启封。据说它年可结果两千有余,重逾千五百斤。这老树历经百年风霜,年轮里裹藏了历史的风雨,枝头摇曳的果袋,则包藏了土地永不枯竭的诺言,轻轻摇曳着,述说人与土地之间那既古老又鲜活的血脉契约。

自蓬莱至龙口,威龙公司租赁农户土地,更以千元之数补贴年迈之人。这数字之后,已不仅是契约,而是土地对耕耘者暮年的一份体贴酬报。西河阳村古屋旧瓦如龙鳞般排列,孔子学堂之内,北京归来的无尘老师开讲公益课程抚慰躁动的心灵。冶基村支书舍弃自己原有丰厚的产业,专心带领村民栽种优质葡萄。藤蔓蜿蜒延伸,绿叶爬满支架,果实累累悬挂,仿佛一串串尚未谱就的甜蜜音符——它们等待收获的指尖采摘,等待在唇齿间奏响生活的甘甜。

威海人自傲地展示着他们的“五朵金花”:苹果、西洋参、无花果、花生和红茶,每一朵花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而文登大水泊镇乡村振兴之路的起点,则源于一座紫光中学的扎根。清华李林教授慧眼识珠,看中乡村一间间闲置农宅,如获至宝。他以自身的魅力和乡愁情结,从城市吸引学者、教授、企业家等社会精英纷至沓来,只为寻找安放心灵的净土。他们携带着各自的文化种子,播撒在乡间:口子村建起“天福山书院”播扬文教;山后孙家村以禅舞为魂;马晓春的团队则落子成“棋村”,每一颗棋子敲击的声响,皆如叩问大地之音;报人将新媒荟萃洪家庄村,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法制类新媒体中心;歇驾夼成了乡村水墨画家村,六山张家则成了有机西洋参的田园;歧阳打造“抱璞归田”生态村;岭上王家村“霓裳羽衣”的;朱家村以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存为主题,构筑“五生共建”综合体。村落被唤醒,散落的村庄纷纷披上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衣裳,都揣着独有的文化名片,荒芜的宅院重新被赋予了灵魂,如同复苏的生命,在乡野间重新点亮了熠熠生辉的文明灯火,一座“耕读小镇”在黄海之滨破茧成蝶。

荣成地东楮岛村,百年海草房静卧海边。青石小巷蜿蜒,空气里弥漫着海的气息,触手可及。民国学堂的黑板上,孙文先生的画像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字迹犹存,讲台上那只旧算盘,算珠残缺不全,粉笔灰仍若有若无,却仿佛仍在无声地拨弄着往昔的光阴。海上牧场中,牡蛎、河豚、海带于碧波中生长,人与大海相依相存,古老渔村在时代中苏醒,焕发出海上桃源般的新生光彩。

在成山镇附近海域,巴拿马籍布鲁威斯号轮船因台风搁浅,静卧水中。它原本孤独地躺在碧波之上,却意外因网络传播而成为热闹之地。年轻人蜂拥而至,海鸥盘旋,共富商铺林立,咖啡与酸奶的香气弥漫。这艘钢铁巨兽的沉落,竟意外为沉寂的海岸注入了新活力。那锈蚀的船骸沉默无语,却俨然成了人们向海洋索要新生的祭坛——无心的搁浅,竟为岸上烟火注入了源头活水。

山与海在此相遇,碰撞出深远的回响。海浪不知疲倦地涌向岸边,拍打着礁石,激溅起碎玉琼花,永无休止地演奏着激荡而生的自然乐章。这里,乡村的价值与人的价值互相碰撞交融,如同海浪与礁石的永恒对话,最终汇成一片乡村振兴生机盎然的大地韵律。当我最终离开时,只记得海风里裹挟着苹果的甜香、野生牡蛎的鲜美与海水的咸涩,久久萦绕舌尖——古老与新生的滋味,正于此岸交糅互酿;它们激荡相融,终将酝酿出山海之间那浑厚而悠远的未来回响。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