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
当前位置:新闻 > 澳门 > 正文
澳青八天「青海研學團」圓滿結營多角度感受高原精神銘記家國情懷
2025-07-25 来源:力报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行走山河•礪志篤行•銘記歷史•吾輩自強」2025青海研學團於7月15至22日圓滿舉行。遊學團由來自澳門11 所學校的近30名中學生組成在青藏高原開展為期八天的深度研學,透過實地探訪歷史遺跡、生態保護區及民族文化基地,切身感受中華民族堅韌精神,深化國家認同。來自澳門11所學校的近30名中學生組成遊學團,赴青藏高原開展為期八天的深度研學。(主辦方提供圖片)在八天的行程中,研學團先後参訪青海省博物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省自然資源博物館、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青海藏醫藥博物院、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雲展廳等地,從歷史、生態、科技、人文等多角度感受高原精神。(主辦方提供圖片)

研學團由青海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青海省工商聯支持,青海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與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獲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資助,澳港青海商會協辦。團長胡達忠在歡迎儀式上強調:「青海駝鈴古道曾為抗戰輸送物資,這片土地承載着中華民族危難時刻的堅守。當澳門青年站在原子城紀念館,觸摸當年科研儀器的鏽跡,方能體會'自力更生'四字的分量。」

向世界講好中國抗戰故事

胡達忠表示,青海既是抗戰大後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空中走廊的重要節點,今天讓澳門青年踏足高原,正為在雪山戈壁間讀懂「國家」二字。他希望同學們把所見所思帶回澳門,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向世界講好中國的抗戰故事。

為期8天的行程中,研學團先後參訪青海省博物館、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省自然資源博物館、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青海藏醫藥博物院、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雲展廳等地,從歷史、生態、科技、人文等多角度感受高原精神。

學員訪歷史遺跡感悟良多

史淬煉:在海拔3200米的海北州原子城紀念館,學員目睹中國首顆原子彈研發手稿。同善堂中学陳振權凝視泛黃的試驗記錄時感嘆:「荒漠中誕生的不僅是核彈,更是民族尊嚴。」、生態覺醒:青海湖普氏原羚保護中心內,學員使用紅外望遠鏡觀察瀕危物種。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孔瑞欽記錄:「牠們跳躍的姿態像精靈,守護這份美麗需要全民行動。」、文化體認:同仁市熱貢藝術博物館中,國家級唐卡畫師指導學員以礦物顏料繪製佛像衣紋。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胡俊賢在體驗後領悟:「金粉勾勒的每筆都需心無雜念,這份'慢'是對文化最深的敬畏。」

在尖紮縣德吉村,黃河岸邊的藏式民宿群見證脫貧奇跡。學員與村民對話中瞭解到,當地依託「光伏+旅遊」模式,年收入從不足3000元躍升至2萬元。澳門學子親見扶貧超市內青稞餅乾、氂牛絨製品通過電商銷往全國,深切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智慧。

分享會暢所欲言體會深刻

結業分享會上,菜農子弟學校陳梓琪動情致謝:「港澳辦楊處提醒'青海早晚涼要添衣'的叮嚀,讓我們在高原感受家人般的溫暖。」澳門培道中學梁紫晴展示親繪唐卡:「藏藍底色象徵蒼穹,金線勾勒的蓮花提醒我們:文化傳承需代代守護。」澳明坊眾學校的李惠婷指著青海湖日出照片感言:「看過這片遼闊才懂得,胸懷該裝得下歷史、現在與未來。」

同學們表示,這八天裡彷彿翻開了一部立體的「青海教科書」。「高原」也不再是地圖上的海拔數字,而是抬頭可見的藍天、觸手可及的歷史,以及刻在心底的國家記憶;大家約定把青海的遼闊與堅韌帶回澳門,做新時代「一國兩制」的青春代言人。

此次研學通過七大地市、廿餘處深度考察點,讓澳門青年在青藏高原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當大巴駛離西寧時,學員們齊聲承諾:「銘記先輩篳路藍縷,吾輩必當自強不息!」學員以礦物顏料繪製佛像衣紋。(主辦方提供圖片)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