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開幕即爆滿!香港書展憑什麼吸引各地書迷專程赴約?
2025-07-17 来源: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昨晨約11時,書展會場內已擠滿入場書迷。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一連7天的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昨日開鑼,現場人頭湧湧,多個推理、動漫書攤前大排長龍,讀者爭相與作者互動、索取簽名,銷情火爆。書展早已衝出香港,成為大灣區乃至亞洲區的文壇盛事,吸引大批中外書迷雲集享受這場文化盛宴,多名內地書迷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為參與書展專程來港逗留幾天。有書商表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能一站式滿足中外書迷來「尋寶」,更有書商因應內地訪客日增,與廣州書店合作組織讀者專車直達會場, 以及為部分讀者提供專屬的購書折扣。書商分析,香港書展包容性高,文化及思想多元化,吸引不同國家地區的出版社參展。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聯同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及零食世界昨日揭幕,吸引超過770家展商參加。今屆書展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年度主題,場內場外舉辦超過620項文化活動,邀請多位與飲食文學相關的重量級作家與書迷交流,探討文字背後的文化風情、生活態度,以及未來科技孕育的新飲食文化等。

書展於昨晨10時正式開幕,但開鑼前已有不少書迷提前到場輪候,踏正10時,各人一擁而上衝入目標攤位,不一會兒場內已人山人海。

●不少書迷聚集在攤位內「打書釘」。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模特兒攤位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台山女書迷沉浸式體驗港式文化

云云書迷之中,不乏內地旅客的身影,來自廣東台山的林小姐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提前一天抵港,昨晨9時已到館外等候,目的只為見到「創造館」(Creation Cabin)旗下的作者及獲取其簽名。她受香港文化輸出薰陶,鍾情香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黑幫題材故事書籍,以及科幻推理作品,因此特地到港旅遊,順道踏足書中提及的尖沙咀、旺角等地,沉浸式體驗港式文化。

來自上海的陶先生與友人結伴參觀書展,計劃在港停留3天。他對中國近代史書籍情有獨鍾,香港出品的書籍刊載不少珍貴史料,因此特意入場「尋寶」。有書商指,首天人流比往年多一成左右,預期生意額亦多大約一成。

為吸引內地書迷,書商亦積極推出針對性服務。商務印書館(香港)市場營銷總監吳小燕表示,許多內地讀者喜愛許子東教授的著作,於是他們特意推出《許子東文集》前7卷供搶先購買。此外,商務印書館與廣州書店合作,組織專車從廣州直達書展,為部分內地讀者提供專屬購書折扣。

●昨日書展開幕,現場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指書展客流量大 利與讀者交流

吳小燕認為,香港書展的優勢在於客流量大、文化活動豐富,有助促進出版社與讀者交流。書展匯聚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參展商,鼓勵各地讀者接觸多元文化與思想,「這對文化交流而言是一大裨益。」

資深出版人、中華書局總經理兼總編輯周建華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雖然世界各地均有舉辦不同類型的圖書博覽,但香港書展對於華文書商和讀者,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以零售為主,優惠力度極大,對買方和賣方都是一年一度的盛會。「香港書展只要一開幕,所有讀者進來就可以買書。平時在香港買書折扣可是說沒有的,但是書展上,很多新書都有八折優惠,往年書可能有五本七折的大力度優惠,非常有吸引力。」

●有參展商首日已推出折扣優惠促銷。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周建華亦舉例其他書展,例如北京每年6月舉辦的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是以圖書版權交易為主,全球出版商雲集,普通讀者較少;至於內地其他城市的書展,香港書商通常需要透過圖書進口商代理才能銷售書籍,不如香港書展方便直接。

他相信,透過多年悉心運營,香港書展的品牌會持續在華文讀者中發揮品牌影響力。

議員變作者:港出版非常自由 書展具優勢

●顏汶羽昨日到書展推薦個人作品。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香港書展是香港出版自由、文壇百花齊放的一面鏡。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變身作者,其《淺談香港人力政策》著作在香港書展推出,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書展是一年一度的大型盛事,不僅在本地有影響力,在內地和國際上亦有相當知名度,「其他地方也有舉辦書展,但香港始終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香港書展的圖書豐富程度,還有本地作家講座和現場交流,這些都有相當優勢。而且香港出版非常自由,只要是不違法的內容都可以在香港出書,吸引更多作者來港出版。」

香港貿發局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香港書展及同期活動希望鼓勵本地市民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積極參與,為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人氣」,促進文學交流,以書會友,同時將人氣轉化成「財氣」,鞏固書展作為業界重要推廣及銷售平台的地位,為香港經濟注入活力。

在加強內地旅客宣傳方面,貿發局透露,本月初已在內地舉辦媒體見面會,除了以往設深圳站及廣州站,今年更增設湖南長沙站,讓內地媒體近距離接觸即將會在書展主講的名作家,吸引內地書迷來港逛書展及參與相關活動。

大文集團攤位受歡迎 美讀者尋被「滅聲」港真相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首次在書展參展,攤位大受歡迎。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昨日開幕,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首次參展,攤位深受讀者歡迎,昨日前來的讀者絡繹不絕,其中更有從外國遠道而來的讀者,尋覓在外國被「滅聲」的香港真相;也有大公文匯數十年的「忠實粉絲」到場詢問訂閱事項。

從美國遠道而來的陳先生指出,自己在美國有閱讀香港《文匯報》及《大公報》,因為許多資訊在外國難以尋覓,特別是香港的實況,今次回港適逢書展,遇見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攤位感到驚喜,特別前來支持。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攤位深受讀者歡迎,昨日前來的讀者絡繹不絕,文匯報忠實讀者張伯前來撐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子龍 攝

多年「忠粉」撐場:續閱讀最真資訊

張伯是《文匯報》數十年的「忠實粉絲」,平日喜歡在飲茶時翻閱報紙。他認為隨着科技進步,電子書愈來愈普及,但翻閱報紙的手感和心情非電子書可以取代,因此他每天都會到便利店購買報紙,希望報紙的質量能一如以往,繼續將香港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讀者。他昨日特意前來詢問訂閱事項,希望以後繼續能閱讀最真最新的資訊。

香港《文匯報》讀者鄭先生由於經常投資股票,平時會較多翻閱文匯報財經版。他認為,《文匯報》廣泛報道內地及世界各地的新聞資訊,內容豐富,特別是圖片豐富,表達出文字難以描繪的景況。

讀者讚《哭泣的城市》簡單易明

記錄修例風波的《哭泣的城市》一書深受讀者歡迎。高先生表示,該書剛出版時已經購買,認為該書所記錄的資料非常有參考價值,且製作精美,言語簡單易明,價格實惠,會向身邊朋友多作推介。

大文集團展區特別設置由聯通國際贊助的「時光門」互動裝置,結合VR與AR技術,讓參觀者體驗獨特的自拍樂趣。市民王先生對該裝置非常感興趣,拍出來的相片非常吸引。他非常喜歡攤位內多個出版社的書,「這些書籍討論的內容較為有深度,希望日後會有更多這樣的文學和歷史類別的深度書籍出版。」

藝術家梁賀先生昨日帶着作品《光頭仔的九個故事》來到大公文匯的攤位進行簽售。該繪本由香港文匯出版社出版。梁賀希望透過繪本,讓每個人能回想起自己的童心。他及同事還現場體驗大公文匯攤位的「AI時光機」,開心地表示「好有心!」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攤位,也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

剛大學畢業的李小姐駐足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書架,對多本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書籍感興趣。她指出,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一帶一路」的話題,因此希望通過相關書籍了解其發展歷程與未來方向。

她認為,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發展的重要窗口,「一帶一路」的發展可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令剛出社會的人明確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內地書商2萬冊精品圖書亮相

●不少內地書商昨日於香港書展會場亮相。

7月16日,第三十五屆香港書展在灣仔會展開幕,今年書展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主題,40多家內地出版單位組成的參展團攜近兩萬冊精品圖書參展。從政治理論思想著作、重大國家出版工程到珍貴抗戰史料,從應景的飲食文化寶典到前沿的科幻漫畫IP,再加上川劇變臉、長嘴壺茶藝的現場演繹,這場兼具思想深度與煙火氣的文化盛宴,正等着香港讀者赴約。

黃大仙「進駐」書展 「開檔」治癒心靈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嗇色園香港書展2025昨日在香港書展會場舉行開幕典禮。嗇色園主席黎澤森致歡迎辭時表示,如今人工智能(AI)和數碼化的科技等議題迅速成為主流,大家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的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嗇色園依然選擇堅守閱讀的核心價值,逆流而上,希望透過參與書展,積極推動民眾的閱讀習慣。嗇色園相信,閱讀不單單是知識的傳遞,也是一種心靈的治療,能夠塑造人格、啟發思考,同時令現代人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豐盛。

●嗇色園香港書展2025開幕典禮。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嗇色園在2023年第一次參與香港書展以來,今年已經踏入第三個年頭。今年嗇色園的攤位內容豐富,推出三本全新出版書籍,《色食·細味幸福》,獻給所有鑽研軟餐製作的照顧者;《嗇色園黃大仙祠神明》收錄了黃大仙祠16組神明的介紹;《嗇色園黃大仙祠殿堂圖錄》以多幅手繪插畫細膩呈現祠內27座建築、殿堂的風采。

書展期間,嗇色園攤位更會舉辦中華文化藝術工作坊、中醫養生講座等,並設置展板介紹「黃大仙信仰文化」及「香港非遺傳承」,同時展示嗇色園百年歷史的珍貴相片集,讓公眾深入了解「黃大仙信俗文化」的精髓,以及該園百年善業的發展。

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表示,宗教不是講迷信的,而是一個信仰,是每個人幕後的精神支柱,具有推動力。當大家有想不通的時候,神明會給你一個動力,推動你去做一件事,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做一些古靈精怪的迷信動作,而是應該用文化的角度,令宗教得以推廣。

責任編輯: 何雪沫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