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超前準備!全員候命!政府提前部署顯成效:暴雨襲港影響微
2025-07-11 来源:香港文匯網

●無帶雨具的市民在大雨中奔跑避雨。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熱帶氣旋「丹娜絲」「回馬槍」後,殘餘為廣東東部帶來暴雨及狂風雷暴影響,香港出現雷雨,特區政府天文台由前晚至昨日先後三次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個別地區包括新界西北部分地點及公路出現水浸情況,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晚主持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統籌各部門應對。保安局轄下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亦全面啟動,各緊急救援隊伍全員候命,超前準備應對突發情況。渠務署派遣超過100隊緊急應變隊伍清理水浸情況,通宵巡查容易出現水浸的地點,另外路政署轄下市區和新界的緊急控制中心,以及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分別密切監察道路和交通情況,故昨日在暴雨下未出現大範圍的重大事故。

由前晚11時黃雨發出至昨晚7時,渠務署共確認6宗水浸個案,均位於新界西北地區,其中新田一帶佔4宗,新田公路往元朗方向近模範鄉一度因水浸要全線封閉,受影響巴士路線須改道行駛。水浸情況較嚴重地區集中在元朗一帶,市區、將軍澳等低窪地區,則未有造成廣泛水浸。

●教育局宣布所有日校包括中小學及幼稚園等今日停課。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渠務署提早清除黑點淤塞

今次市面大致維持如常運作,歸功於特區政府超前部署。其中,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前晚召開會議,統籌各政府部門做好準備和應變部署,安排額外人手候命,其中渠務署前日開始作出超前準備,為全港約240個容易因淤塞而引致水浸的地點,進行特別檢查和清理工作,昨日繼續實施「及時清渠」安排,合共180隊緊急應變隊伍在全港各區進行檢查和清理渠道工作。

●渠務署早在前晚(9日)已經開始通渠作業。 渠務署Fb圖片

預計天氣情況仍持續惡劣,路政署轄下市區和新界的緊急控制中心昨早10時15分啟動,另青馬及青沙管制區與跨界通道的緊急控制中心下午5時投入運作,將至少持續運作至今日。該署與道路維修保養承建商實時監察主要公共道路情況,以應對及處理突發事件,昨早已再次檢測安裝於有較高水浸風險的行車及行人隧道,包括觀塘道下通道和沙田城門河、大埔林村河及大埔河沿岸等的部分行人隧道的水浸警告系統,確認運作正常。

●路政署緊急控制中心超前部署應對持續惡劣天氣。 路政署Fb圖片

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則聯同港鐵、專營巴士等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相關部門和其他機構,密切監察全港交通及運輸情況,視乎實際交通狀況協調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安排服務調整或緊急服務。若有道路因塌樹、水浸、山泥傾瀉等令行車受阻,中心會協調警方、路政署等部門及各公共運輸服務營辦商盡快清理。

消防警務醫療部門高度戒備

各緊急救援部隊包括消防處、警務處、民眾安全服務隊及醫療輔助隊亦全員候命,以應付暴雨及強風期間或發生的緊急事故。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與各醫院聯網總監召開會議,檢視應對惡劣天氣的準備工作,而各聯網預留人手、食物及醫療物資,確保服務運作正常,並加強視察公立醫院不同位置。

天文台昨早10時40分改發黃雨後,教育局宣布所有下午校昨日停課,正上課的上午校及全日制學校則繼續上課,並考慮到全港學校已陸續放暑假,停課對學生的學與教實際影響較小,故宣布所有日校包括中小學、特殊學校、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今日 (11日)停課。若原於今日進行的中一入學註冊手續,改為下周一(14日)進行。

民政事務總署緊急事故協調中心昨日已運作,並於港九及新界先後開放5個地點作為臨時庇護中心,供惡劣天氣下有需要人士入住。

●前晚午夜至昨午,暴雨及狂風雷暴襲港,天文台多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13小時三發紅雨 黃紅「彈出又彈入」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由前晚(9日)開始,香港開始受「丹娜絲」影響,先後三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見表),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彈出又彈入」,香港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郝孟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解釋,「丹娜絲」路徑相當飄忽,兩度登陸後已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相關殘餘繼續橫過廣東東部,與活躍的西南季候風夾擊,令天氣極不穩定。有氣象專家指出,「丹娜絲」跟前年引致世紀暴雨的熱帶氣旋「海葵」,移動路徑相近,同樣帶來暴雨,較難預測雨勢。

預計今明有驟雨及狂風雷暴

「丹娜絲」登陸後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為華南帶來狂風雷暴,天文台昨晨8時3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當時正值上班上學繁忙時間,打工仔和學生要涉水而行,雨勢持續,9時36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天文台其後改發黃雨,到中午12時40分再發出紅雨,歷時近3小時,直至下午3時半。

對於多次更改暴雨警告信號,郝孟騫指出根據過往經驗,每當有熱帶氣旋或相關殘餘在香港北面掠過時,有機會帶來暴雨,天氣極不穩。他預測今日(11日)至周六(12日),香港亦多雲有雨,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預計下周初期受高空反氣旋增強的影響,天色才會好轉。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指出,「丹娜絲」與前年引致世紀暴雨的「海葵」,移動路徑相近。他說:「當全球暖化時,大氣層裏有條件可以容納更多水分,我們現在夏天有很活躍的西南氣流,提供很多水分,而大氣層又有這樣的能力去儲存這些水分,所以下雨時雨勢會很大。」

新田鄉村水浸 科技城排水工程刻不容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受已減弱為低壓區的「丹娜絲」影響,全港多區累計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雨量分布不均,荔枝角、青衣和荃灣更超過140毫米,新界西低窪地帶及排水欠佳的地區,水浸情況相對較嚴重,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直擊其中一個重災區元朗新田一帶,包括仁壽圍及新田村等,到埗時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人員已在不同黑點處理水浸,例如部分低漥位置出現數吋深水浸,車輛及村民出入需要涉水而過,緊急應變隊處理後,洪水迅速退卻。

村內渠道太細太淺去水不及

村民鄭女士表示,前晚至昨早每逢雨勢變大,不消十分鐘村內便出現水浸,「主要因為村內位置凹咗下去,外邊路面沒有事。」經營士多的村民郭先生估計,因為村內的渠道「太細太淺」去水不及,以致一下大雨便發生水浸,需要將貨物擺放高位避免浸濕。另一名村民鄭小姐表示,「因為太大雨,但剛見有(渠務署)工人到場泵水處理,水已經退咗啲。」

身兼香港立法會議員、北區區議員、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昨日在Facebook專頁圖文並茂指,其位於新田鄉新田村路的辦事處及新田鄉村一帶昨早水位達十多厘米。她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新田的水浸問題已存在多年,過往最嚴重時,洪水及半個人高。她指出,新田一直都是水浸黑點,主因是附近正進行道路、公路工程,路面被抬高,新田鄉村地勢相對較低,但同時村內的排水系統落後,短時間內難以疏導大量雨水,在極端暴雨下,極其容易出現水浸,「每逢大雨,當區居民出入受阻,必須在路邊巴士站或高處等到雨勢減弱,路面積水排走後才能回家。」

冀科技城基建改善鄉村水浸

陳月明過往密切跟進新界鄉郊和偏遠地區的水浸問題;至2023年她在新田設立地區辦事處後,亦收到不少有關水浸的地區意見與投訴,因此過往亦多次向政府跟進。政府多部門開展聯合視察,包括渠務署、民政處和路政署,當時政府部門承諾會實施一系列中短期改善措施,「但時至今日問題依然嚴重。」

去年10月,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新田科技城撥款時,政府文件提到新田科技城擬建的排水系統,可加強發展範圍內及附近現有村落的抗洪能力,她樂見政府通過大型基建工程改善當區長久以來的水浸問題,「新田科技城作為北部都會區的核心,長遠而言,不應再出現嚴重水浸問題。」

各區關愛隊配合政府提早防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新界有不少低窪地區的鄉村長年受水浸困擾,各區關愛隊在今次暴雨來臨前多天已與民政事務處、渠務署及村民準備防洪措施,水浸入屋等嚴重情況已不復見,顯示鄉郊應對惡劣天氣的能力顯著提升。有關愛隊成員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特區政府近年的防洪工程效益提升,期望政府再針對一些仍有水浸的地區,及早堵塞防洪漏洞。

●八鄉北關愛隊員昨日探訪低窪地區居民,派發緊急物資包。 受訪者供圖

探獨居長者 派緊急物資包

元朗八鄉北關愛隊隊長鄧鎔耀表示,為應對「丹娜絲」可能帶來的持續惡劣天氣,關愛隊日前已在區內多條鄉村探訪獨居長者等有需要住戶,派發緊急物資包,提醒他們做足防洪措施等,並於昨日下午到區內多個水浸黑點及河道視察水流量,及早將水浸情況和潛在風險匯報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跟進。

他指出,八鄉北有多條鄉村處於低窪地區,長年飽受暴雨洪水威脅,例如橫台山等地曾發生洪水退卻後,雜物都掛在樹枝上的畫面,可見水位高達7呎「比人更高」。隨着橫台山河瀝背防洪渠改善工程於去年完成,今年附近多條村已再無水浸入屋,可見防洪工程的效益顯著。然而,錦田公路、下輋村、新隆圍等一帶仍有輕微水浸情況,他期望特區政府及早堵塞區內尚存的防洪漏洞。

防洪渠改善工程成效顯著

北區上水鄉郊關愛隊隊長侯漢碩表示,過去北區坑頭一帶的低窪地區每逢暴雨,容易發生水浸入屋,甚至出現水深過腰災情。為此,北區民政處及渠務署近年推行多項改善渠道工程,包括加設排水渠道及路壆,沿後山長243米的村路設置多達110個渠口,有效攔截附近高處及山上的雨水湧入村內。

關愛隊與北區民政處、渠務署、村民攜手防洪的意識亦持續提升,例如為應對今次「丹娜絲」可能帶來的惡劣天氣,經過各方連日來的緊密溝通,制訂行動預案,民政處及渠務署於前日(9日)已提前派員到坑頭疏通渠道,並於昨日(10日)上午聯同關愛隊攜帶兩台水泵入村,即時開啟水泵抽走村內積水,同時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防水沙包,增強防災能力,令今次暴雨未有造成水浸入屋。

侯漢碩並指,因應雨季來臨,北區民政處及渠務署不會在雨停後立即撤走兩台水泵,而是首次將其暫時留置坑頭,以便在未來再有暴雨時,能迅速安排人員到場開泵抽水,安排十分周到。

責任編輯: 何雪沫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