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今日(7月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針對議員陳沛良的質詢時表示,警方在過去5年合共接獲5913宗涉及環保斗的投訴,當中大部分的環保斗在接獲勸喻及或警告後數小時內,由營運商自行移走。警方以傳票方式作出檢控及定罪個案數目共18宗,有關人士已被法庭判以罰款300元至9000元。
他指出,地政總署在過去5年合共接獲3674宗涉及環保斗的投訴。當中經部門(包括警務處)轉介的個案平均佔總體約3%,餘下97%為市民投訴。在接到投訴/轉介起兩個工作日內,地政總署會進行實地視察,要求相關人士在不少於1天的指定限期前,移走環保斗及停止佔用該政府土地,否則會由地政總署的承辦商移走。
謝展寰指出,香港估計約有1500個環保斗,考慮工作輪轉等因素,業界估計每天約有600至700個閒置環保斗需要地方擺放。現時政府透過短期租約機制,為業界提供四幅用地用作存放閒置環保斗,分別位於百勝角、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旁、屯門小冷水和毗鄰青衣青南街的用地,合共提供330個泊位。其中,位於百勝角的用地可存放約110個環保斗;位於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旁的用地可存放約120個環保斗;位於屯門小冷水的用地可存放約80個環保斗;而位於青衣青南街的用地可存放約20個環保斗。
他表示,按照目前的工程時間表,用作存放環保斗的短期租約用地預計最早須於2026年第二季歸還。另一方面,政府已完成位於大嶼山青洲灣的用地的公開招標程序,初步預計該用地可存放約100個環保斗,預計於今年內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