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7月7日,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圆满结束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返航离开香港。本次访问活动中,国产新型舰载机歼-15T首次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备受瞩目。那么歼-15系列舰载机有何特点?近日,记者来到辽宁沈阳,独家探访了歼-15T的机库。歼-15总设计师孙聪也在采访中表示,未来我国的舰载机将会更智能。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这就是一架舰载弹射版的歼-15T,它在歼-15的基础上对性能进行了提升。尽管从外观来看,它和歼-15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体现了它弹射的一些独特的设计。比如说,我们现在来到前起落架的位置,这就是一个弹射杆。它就是和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来进行连接。
歼-15T的T是汉语拼音“弹”的首字母,它是针对弹射起飞模式而研制的,那从外观上如何区分这两兄弟呢?答案就是这个装置。
空军特级飞行员 歼-15首飞试飞员 李国恩:这就是歼-15T的典型特点——弹射牵引杆,它配合航母上的弹射机构,拉着它走,最后释放就走了。
舰载机的独门绝技——尾钩
作为一款舰载战斗机,歼-15T还有一个关键设备:尾钩。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 高级工程师 朱琳:相当于拦阻索就钩在钩头里面,拦阻索拽着咱们的飞机,把飞机给停下来。在设计上,它的耐冲击、耐过载,还包括耐磨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要考虑的因素。
朱琳介绍,在舰载机降落时,尾钩会从收的状态快速释放,狠狠地砸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通过与拦阻索的勾连,在极短时间内实现降速。
记者:从最初的第一代的舰载机、歼-15T,包括歼-35,它这个钩是完全一样的吗?
朱琳:肯定是不断地优化迭代,但是也根据整个飞机不同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总设计师孙聪:未来的舰载机将会更智能
歼-15的总设计师孙聪告诉记者,从诞生之日起,歼-15就在不断地自我进化和迭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聪:中国过去没有舰载机,对航空工业来说,我们现在开辟了这么一个领域,从陆基走向海洋,航母上的航空作战力量,从体系要素上把它配齐了,中国航母走向深蓝的基本要素是具备了。
记者:您也说过做战斗机未来可能会无人化体系作战,包括AI是不是都可以来作用在战斗机?
孙聪:一定是的,像歼-15追求能量机动,追求武器怎么使用;到了歼-35追求的是信息化,就是怎么能快,从探测到打、到撤离全要快。
记者:未来其实飞机生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孙聪:像手机一样的造飞机,就是说相当于功能都软件化了,平台和功能都分开去设计,平台改变了,把功能一加上去,就是一个新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