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如何避开“五大雷区”
2025-07-0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是浙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深化落实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重要载体,更是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推进中应重点抓住以下环节,以确保推进质量进度。

一是思想认识高站位,防止急功近利。要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新要求,以农民主体、共享发展、全社会参与为根本,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核心,上下“一盘棋”,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吃透文件精神,领会建设内涵,掌握方法路径,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多跨协同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集体智慧,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融合机制,适时开展培训研讨,为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方向标”,防止移花接木、流于形式。要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强化基层指导服务,优化梯次培育架构,打好内培外引组合拳,搭建产学研创新共同体、特色主导产业和智能服务新平台,深化创新驱动新引擎,构建联动发展新机制,为构建城乡良性发展、双向突破的生态绿色发展循环新体系提供“定心丸”,防借建设之名,搞形象之实,致使劳民伤财、怨声载道。

二是发展定位谋长远,避免张冠李戴。要着眼城乡融合发展新态势,以缩小“三大差距”为目标,以优化要素配置为重点,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集成,突出片区承接支撑、服务传送等功能,明确其主导属性、发展规模、功能布局、配套设施、资源利用等强制性内容和要求,强化协同集约发展。在时间空间上,要把握片区发展趋势,凸显重点村在单元系统结构中的连接功能,发挥片组内IP优势,因村制宜、错位发展,为以强带弱、以富促弱的实践路径提供“指南针”,防止各自为政、蜻蜓点水。在目标路径上,要‌尊重人文历史,‌注重生态平衡,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瞄定多元融合发展,积极发挥乡镇(村)、强村公司或运营团队的作用,拉长补短、内增外延、扩链强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校准器”,防止盲目设计、重复浪费,导致昙花一现、有名无实。

三是方案设计抓核心,杜绝纸上谈兵。要紧扣发展定位和“1+4+X”新动能,以“多规合一”为抓手,以《推进片区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依据,遵循规律、把握方向,精准掌握建设核心内涵、重点任务,及其在“强城”“兴村”“融合”中的地位作用。要规范方案格式要求,明确有机更新内容,标明项目图上位置、尺寸、体量等,科学处理好长与短、近与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精求协稳效,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难点弊端,为方案落地提供“压舱石”,防止避重就轻、阳奉阴违。要聚焦薄弱环节,突出关键指标,明确要素保障、投资额度,分析预期绩效,将建设的重心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平台配套升级转移,激活片区单元内重点通道、重要节点的各种应用功能和场景,增强方案的实操性,为夯实高质量发展提供“助推器”,防止内容缺失、参差不齐,避免重点不明、主次不分。

四建设重点补短板,遏制花拳绣腿。要善于运用swot分析新结果,以建设总体要求为导向,以重点任务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锁定组织共建、规划共绘、产业共富、运营共赢等具体建设内容,强化协调发展的适配性,处理好强弱互补、功能兼容的关系,串联好建设发展的“主心轴”,防止牵强附会、重硬轻软。要进一步梳理机制清单和建设任务清单,重点解决发展定位与发展功能模糊不清、发展目标与任务指标不够精准、发展模式与特色产业相对单一、任务举措与市场主体过于笼统,处理好新与旧、完善与提升、就业与创业的关系,保证风貌的传承性、建设的系统性和发展的需求性,强化资源整合的溢出效应,处理好纸上与纸下、功能与应用的关系,用好解决系统问题的“金钥匙”,防止大拆大建、负债经营,切忌瞒天过海、弄虚作假。

五是要素保障促协同,根除华而不实。要深挖市场资源新潜力,以创新机制载体为牵引,以建设、改革、发展为路径,坚持分类施策、梯次推进,不断夯实底层支撑,推动跨领域联动,释放创新动能,打造特色标识,提升质量效率,满足群众需求。市级部门要加强培训指导、现场服务、统分结合,做思想上的“定盘星”,防止言行不一、指导不力。县级加强队伍力量、突出工作重点、把握时间进度,做工作的“顶梁柱”,防止表里不一、应付了事。镇级加强协调沟通、落实建设内容、保证工程质量,做建设的“明白人”,防止事不关己、袖手旁观。乡村职业经理人或强村公司要根据市场规律,把握好运营、管护、利益联结的需求性,处理好市场与共享的关系,做市场的“实干家”,防止滥竽充数、以次充好。通过上下努力,不断探索组团发展经营、惠农共治共享新机制,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

作者:汪洋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一级调研员)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